李宝儿韩承德是小说《农家幺女:小作精要致富》的角色人物,是由作者吃素啃萝卜写的一款种田类小说。目前小说已完结,以下是小说《农家幺女:小作精要致富》的章节内容
“乖宝儿啊!”
“娘的乖宝儿啊,你可别丢下娘耶!”
“你要是走了可让娘怎么办呀,乖宝儿啊!”
躺在床上的李宝儿依稀感觉自己被人叫唤着,迷迷糊糊的睁了睁眼,模糊的眼前出现感觉像是木梁的房顶。
“嘶....”
我去,原来被电后是这么疼呀。
记得自己是在自家超市的海鲜区域整顿,碰巧的是在踩到电线的时候正好电路烧了,被电击后晕倒,却没想自己醒过来身体会这么疼,四肢发麻,就像针在身体里刺痛似的痛苦。
与此同时,一段不属于她自己的记忆植入脑中回放,与自己原本的记忆,形成两股猛烈的重叠冲击,使得她头疼欲裂。
她…这是穿越了吗?
她一个在跟着父母开着超市,美滋滋的做着自己小老板的21世纪新好青年穿越到了同名同姓的农村少女身上啦?
微转头,只见一位穿着古代粗布,袖口带着两个补丁,面容清瘦,一脸菜色,三角眼是泪眼婆娑的四五十岁的农村妇人,神色激动的望着自己。
“娘的乖宝儿呀,你可算醒了呀,吓死娘了呀。” 那妇人边说着边激动的扑向李宝儿抱紧着她。
猛然间的身体的触碰,酸疼的让李宝儿痛呼出声:“疼,疼,别碰我…”想要避开她,却躺着动也没办法动,因为身体还不太受控制。
“疼?好好好,娘不碰你,娘不碰你。”那位妇人听李宝儿喊疼,吓的连忙松手,无助的双手颤抖的在半空中,无助的望着李宝儿,想碰又不敢碰的样子,就怕自己再给她带来伤害,“现在呢娘不碰你,感觉有没有好点?”
又转头冲后头喊道:“老二,赶紧去道上看徐大夫接来了没有,宝儿醒了,喊疼呢,快呀,你老妹疼呀。”
回头又柔声的对宝儿说道:“宝儿乖呀,大夫很快的就来了,待会儿哪疼,我们跟大夫说说,”脸上的泪,是止不住的往下流呀,“我的乖乖,你可是遭了大罪了,你说你要吃果子,让大丫三丫去摘就好了,干嘛自己上树呢,这下被雷劈了吧,还从树上掉下来,也不知道摔到哪了没有…”
被雷劈,嗯,看样子这位同名同姓的小朋友确实跟自己一样惨,不,起码自己没从树上摔下来。李宝儿默默在心里画上三条线。难怪身上这么疼,原来也是有从树上掉下来的缘故。
“娘,大夫很快就来了,小妹也已经醒了,小妹自小是个有福的人,不会有什么问题的。”这时站在这位妇人左后边的一位年轻的妇人,略弯着腰,脸上带着讨好的微笑,恭敬对着老妇人说道。
她身上衣服的补丁比老妇人多些,但也是干干净净的,头上梳着整齐的发髻,恭顺的对着老妇人。李宝儿依照记忆,晓得了这位年轻的妇人是他二哥的媳妇,也就是老妇人口中大丫三丫的亲娘,孟氏。
而这位老妇人,就是这具身体的娘亲,李焦氏。
李焦氏听完孟氏的话,劈头就是对她一顿臭骂,“你看到你小妹受难,你还笑的出来,你个挨千刀的,难怪我让大丫三丫陪着小妹,却没有照顾好,让小妹自己爬树,肯定是你受的意,你就是看不得你小妹好,你个养不熟的贱胚…”
孟氏被突然这么劈头的被李焦氏骂也不敢回嘴,只是尴尬的望了眼李宝儿,就又低头回去做她的鹌鹑去了。
这李焦氏自嫁到李家来,接连生了七个小子,在晚年快四十的时候,差点用尽自己的这条老命才换回这个宝贝娇娇女,所以宠的跟个眼珠子似的,不,比眼珠子还要重要,连孙子辈的都要往靠后站。在生闺女前,已经有三四个孙子辈的了,而闺女只有一个,所以孙子不是那么稀罕。
毕竟儿子生的多,真的不愁孙。
李宝儿顺着孟氏往后望,好吧,乌压压的一片人,真的不愧是七个儿子的大家族,最神奇的也是,一张张陌生而又熟悉的脸,还真的能对的上记号,望一眼就晓得哪个是哪个。
李宝儿听着李焦氏的谩骂对着人群信息,一脸抽搐:这老娘真的是不赖呀,双重战斗力爆表呀!
李焦氏一边骂着孟氏一边注意李宝儿的一脸变化,看着她越变越“难受”的脸,化心疼为怒火,火力值全开转身,一手指着那群子孙骂道:“你们这群白眼狼,丧良心的狗东西,就只会看着你们小妹小姑姑有危险,都不会去提醒下,只会看着她去受难。一群没个爱心的狗东西,就你们这样让我跟你爹怎么相信你们是个好的,关键时刻不顶用,过后连个好听的话都不会说。一个个的简直白养你们了,还天天给你们东西吃,喂条狗都比你们强,喂条狗,狗还会给摇尾巴呢。你们呢,从今天起,别吃了,吃个屁呀!''
在李焦氏一阵的喝骂声中,几个男人女人,几个如大头儿子般的小豆丁儿集体的向前忙向李宝儿表示慰问。
那一个个的表情怎么说呢,又不失尴尬的献着殷勤又带有些讨好,好像晚了一步晚上就要肯定没饭吃一样。
“小妹呀,身体感觉怎么样呀,你别怕,徐大夫马上就要到了。”
“是呀是呀,小妹呀,待会儿哪里疼一定要说呀,咱待会让徐大夫好好看,你这样看得四哥心疼死了呀。”
“小姑姑,我是真的不知道会突然有雷劈下来,要不然怎么都不会让你上去的。”
“小姑姑对不起,是我们没有照顾好你,你一定要快点好起来!”
好听的话也是麻溜而又顺嘴的张口就来,整齐的让李宝儿佩服的是五体投地!
好吧,李焦氏的神来一怒,遍地哀嚎,吵得让原本就在超负荷吸收不属于自己记忆信息的李宝儿直接当机,再次晕了过去。
最后一口气没转过来时唯一的念想是:万幸啊,自己穿过来的原主看样子也是恶霸般的存在啊!不像自己看到众多小说,一过来就是各种的爹不疼娘不爱,各种虐,真好~
-------------------------------------------------------------------------------
大沁县,上溪镇,李家村
李家村靠山,李家村居住的基本都是姓李的,或多或少的都有点沾亲带故的关系,村里有祠堂,李家祠堂在李家村的村中间,李家在祠堂靠后的地方。
李宝儿的爹叫李大为,李家在村里面还算的上是个富户,一个不小的四合院,虽说也是土坯屋,茅草屋顶,但家里面有十几亩的上好的田地,还有五亩沙田。
关键的是在四合院里还有口井,这口井还是在李家最繁荣的时候花了十两银子开的,目前除了村长家,也就只有李家有。
井在院子的左前方,不过平时的时候是把井口用厚实木板盖住,上面还放块大石,等要摇水的时候才放下来,平时都是盖着的。因为家里小孩比较多,所以盖着安心点。
四合院有三间正房,左右各四间偏房,一间茅屋。正房中间是堂屋,李老爹跟李焦氏住左间,李宝儿住在右间的正房里,地位可想而知。
余下的7兄弟按顺序住在左右各三间偏房里,厨房在靠井左边的最外间偏房,柴房在右边。
四合院外还有二亩多的菜田,还种着两棵老橘树,树上结满了果子,黄澄澄的甚是好看。茅屋就在右方的菜田里,院子一直围到了菜田外。
李宝儿再次醒来的时候还在李家村,在李家茅草屋里。
石头与泥巴的墙体,有些地方泥土脱落使得墙面有些不平,窗户小又有点高,使得屋里的光线不是那么的明亮,墙角还有下雨天水渍沿淌留下的痕迹,床是沿着墙角砌起的土炕,地下铺着干黄的稻草,上面铺着微黑的棉絮,上面盖着一层发黄的棉被。
土炕旁边还有个较高掉漆的梳妆柜台,下面是柜子,估计是放衣服在里面,上面是台面,放着一把木梳,几根头绳放在小木盒里没有盖上…好吧,是没有盖子。
李宝儿半靠在炕上,整理着思路。
眼前的一切,有点荒凉呀,心塞塞!
哎!一眼醒来不但不是从前的那个少女,而且,妈呀,这改变也太大了!
原主只是一个农村的土妞,最远的地方就是跟着老娘亲去镇上,至于是什么年代,那是一无所知。
万幸的是,这土妞在这古时的乡下还真的是命好,有个把她宠上天的老母亲,七个小矮人,呃..不是,七个葫芦娃..哎呦,反正七个老哥十几个崽,妥妥的大家庭成员!
这妞不但在家啥事不干作威作福,平时还让两三个小侄女伺候呢,享受地主小姐般的待遇,真的是香了!
不过她除了懒,倒也没有其他的毛病,就是有点倒霉催:原主是个被李焦氏宠的是懒的连大门都不大爱出门的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难得这看着自家两棵挂满黄澄澄的过时的老橘树,闹着要自己摘,这才刚爬上去,突然毫无征兆的来道闪电,正好劈中了这棵老橘树。
再说这李家村靠山,但李家不突出,树也不是非常的高大,怎么就给劈中了呢?
真的是晴天霹雳一道闪,躲也躲不过呀…
正当李宝儿放空思绪神游的时候,屋外传来了李焦氏训话的声音,又有小妹小姑的词句,不由得认真的听起来。
堂屋里,李家在村里的人都端坐在饭桌前,饭桌上放着一筐子的杂面馍馍,一大盆的野菜粗粮粥,一碗咸菜,一碗黑豆,虽然都是素的,但在李焦氏还没派饭前没有人敢动。
李老爹跟李焦氏坐在上堂,是一个黝黑精瘦的老头,头发白大半多,常年耕田弯腰劳作让背脊有点弯曲,一套洗的发白的粗布短褂上沾满泥土,代表着岁月沧桑的的皱纹遍满脸庞,一根发黑的老烟枪从回来放下农具后就一直叼着。
李老爹跟李焦氏连生了七个小子,排常字辈,取字吉星高照富贵祥。
一串儿的儿子,还都养活了,甚是福气,在古时候农村,男人多代表着劳动力多,只要肯做,老天爷赏饭吃,日子过的都不会太差。
李老爹的下手坐的是李老二,李常星,李老二是个高壮的男子,裤腿挽到了膝盖,脚拖一双老布鞋,身上肌肉结实,手上布满了老茧,李家的主打劳动力。
接着坐下来的是李家老四,李常照,长的比老二秀气,一看就是个心思活络的人,也是刚从田里劳作回来的样子。
顺下来的是李家老六,李常贵,但也是一身的腱子肉,坐在桌椅的最末端,李家最不起眼的存在,每次只会跟在二哥后面默默的干活。
李焦氏旁边坐的是老大的媳妇董氏,董氏进门共生了一子两女,大郎,二丫与四丫,老大现如今在县里参考举人。
没错,李家老大李常吉,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考上了秀才,当时还让老李家在李家村风光了好一阵子。
毕竟在乡下要培养个秀才老爷是千难万难的事情,以致乡里识两个字的人有,但真正的读书人,几乎没有。
所以董氏与她的三个孩子是在做当中穿着最好的几个,虽说都是粗布,但都整整齐齐没有补丁。
董氏旁边就是孟氏的座位,但是现在空着,此时的她正在堂屋外熬药,她的三个孩子,正跪在堂屋门口。
接下来坐的就是老四家的黄氏,黄氏身边还带着需要人照顾的六郎。
其余小一辈的都在另外一桌上坐着。
此时堂屋内静若无声。谁都知道李焦氏因为她的宝贝女儿,正憋着一肚子的火气还没发出来。
谁也不敢现在去触她的霉头,哪怕从田里劳作回来的几个大男人,也都安静的坐着,只有还不大懂事四郎与六郎眼巴巴的望着他的奶奶,等着她派饭吃。
大嫂董氏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更是在进堂屋前就给三个孩子吃了点从娘家带回来的零嘴垫过肚子,所以一点都不担心。
“一群丧良心的,想当年老娘怀小妹的时候,为了你们这群臭小子是任劳任怨,嘴上有口吃的都挪给你们吃,所以才让我生小妹的时候难产,当初你们是怎么答应我的。”
果不其然,李焦氏开始发飙了。“这才多久,你们就让小妹遭了这么大的难!我老婆子还活着呢,你们就这样虐待,这就是你么的孝顺呢,一个个的白眼狼…”
李焦氏的战斗值真不是一般人所能匹及的,各各垂头挨训。
跪坐在门口的孟氏母女更是颤惊不已,毕竟大丫二丫是让点名伺候小姑姑玩的,小姑姑出事,她们是跑不了责任的,而五丫是年岁小,看着姐姐们跪着也就跑去一起跪着。
孟氏,更是因为自己嫁进李家小十来年,只生了三个女娃,就再没有生个带棒的,在几个妯娌之间,自觉的低人一等,所以活永远是干最多的一个。还好几个闺女现在也大了,能帮她分担不少的事情,日子也就没那么难。
而今天这件事更是自己闺女闯出来的祸,她也是不敢给两女儿求情的,心里有对女儿的担忧的同时也有些委屈的埋怨。
埋怨她们让小姑出了这么严重的事情,明知道娘在家里没站住脚已经够难的了,还要给自己惹事。一点都不会为娘考虑。
而李老二虽然心疼自己的闺女,但这件事真的是做错了,也心疼自己的妹妹,就坐在那边什么话都不敢说。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个错。
李老四本就是个活络的人,看着李焦氏怒气腾腾的样子,又干了一个早上的活,肚子早就饿的受不了,看着一桌的饭菜,虽说没什么油水,可是管饱呀。
“娘,你可别气坏了身子,就让几个丫头跪在那边,你先吃饱饭了,等小妹醒来才有力气照顾小妹呀。”老娘吃了自己才有的吃呀,至于外面的丫头,一顿不吃饿不了。
“吃吃吃,你就晓得吃,”李焦氏一身无处安放的怒火,直接冲着李老四开炮,“你们这些个没天良的死崽子,个个都只是关心着你们自己。我告诉你们,小妹要是一天不好,你们今后也别想有好日子过。”
“你们也别一副不关自己事的样子,宝儿是我们家的宝,劈的还是咱家的橘子树,要是让人家知道了还不知道别人怎么嚼舌根呢。一个个都是不带脑子不省心的东西。”
李焦氏看着他们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就来气,特别是大媳妇一家,老大还不是个官呢,就整的比我这老娘还像那么回事。
啊呸~等老大这回回来,不管这回考的结果如何,都要给老大家的立立规矩。
李焦氏的这句话真是一石惊起千层浪呀,这时代,根本不明白什么是雷电的自然原理,对雷电那可是神明般的敬畏,如果传出去…
万一小妹真有什么意外的话,别说对老大的科举之路有没有什么影响,就是对孩子的婚配也是有影响的呀。
原本事不关己的董氏也瞬间慌乱了起来!是呀,这事要是闹起来,损失最大可不就是大房的利益呀。
就连抽着旱烟的李老爹,也放下了手中的旱烟枪,望着乌压压的一群小辈心惊。
家里人是卯足了劲,等着老大中举,做个举人老爷,到时候在给小辈的婚事上也能提一提等级,不说人家的等级能提多少,就连聘礼跟嫁妆都不是一个等级的呀。
别说老李家贪财,在农家里供养个科考生真是非常不易的,每年的束脩,笔墨纸砚书,与同窗的交流探讨,哪样不是要大价钱,但秀才老爷除了见官不用拜,名下能免三十亩田地的税,也就是个门面光而已。毕竟乡下人谁也不会没事想要去见官,但是这十来年的花费可是一样都没少。
所以哪怕是几个大郎大丫岁数足够,目前也都没有定下人家。一是为了找好点的,另一个也真的是囊中羞涩呀,这一文恨不得掰成两文用的日子里,这如果万一….
“小妹只是被吓得从树上掉下来哪有什么被雷劈到,老婆子你这是糊涂。”李老爹当机立断的说道。
用烟抢在桌面上用力的敲了敲,“闭紧你们的嘴巴,没看到的事情不要瞎说,小妹是咱家最有福气的人,雷神爷保护着呢,谁要是乱说话,我踢他出门。”
这话可是李老爹说的最重的一次了。
但几房人无不配合的应声,尤其是大房与四房最积极。
“爹娘说的是,小妹这么有福气,怎么会呢,你瞧徐大夫走前不也说小妹没什么事嘛,只是受了惊。等她醒了就好了。”老四这泥鳅立马应声道。开玩笑,种了这么多年的田,吃了这么多年的糠腌菜,他还等着跟哥哥享福呢。
“是呀,娘,也是小的们还不稳重,紧张她们的小姑姑,一紧张就乱说话,娘你也别见怪,咱老妹可是最孝顺爹娘的人,怎么会有这回事呢。”董氏可是因为李焦氏的话而惊吓的手心冒汗,说话都不利索。
李焦氏见他们整齐变脸,不由的哼了哼,“哼,我闺女可不就是最有福的,你们别想欺负了她去,要不然要你们这些小子有什么用。”
“可不就是嘛娘,依我看呀,这说不定是老天爷给咱的提示,咱们家说不定就要转大运,接下来肯定是要喜事连连了,小妹是咱家最有福气的人,要提示肯定是要通过咱老妹呀,而且肯定是好事,要不你说小妹从那树上摔下,咋都好好的。”
老四家的黄氏眼珠子一转,难得超强发挥的拍马,直说到了李焦氏的心坎,“前段时间那李二狗从树上摔下摔断腿,受了伤,那才叫惩罚。”
李焦氏喜得从筐里拿了两个馍馍给她。
平日里分粮,除了男人做劳力分两个,女的都只分一个的。
“我就喜欢你这说实话的,有良心的,有出息的,就乐意给你吃,四郎六郎有你这样的娘,也是有福的。”顺手也给四郎六郎各一的杂面馍馍。
李老四看了一喜,兴奋的拍了下大腿,“哎,还真的是,瞧我这猪脑子,就是不通透,爹呀,娘呀,您老可等着享儿孙福了,我李常照,可得好好孝顺爹娘跟着享福呢。”
听得两老是乐呵呵的,家里其他人也连连附和,李焦氏也乐呵呵的开始派饭。
李焦氏边派饭边说:“你们可要记得你们小妹小姑的好,你们一个个混的,她从小就因为你们多灾多难的,可她就是个有福的人,还把福气给了你们每一个人,所以你们不对她好,我可不依!做人要有良心,晓得不?”
这话说出每个人都应好,个个表态。
要说这李焦氏也是个聪慧的。
这话还不就是人说,万一有闲话,怎么传,还不是看人要怎么说,家里发生的事,说好说坏还不是一张嘴的事。
这李焦氏为了李宝儿也是用尽了心思,真真是疼到骨里去的。
李老二看着李焦氏现在的心情着实不错,就乘机给自己闺女求情。
“娘,小妹的福气,哪是那两丫头片子能拦的住的,也所以能不能…”
两丫头听着也一脸小心翼翼的望着自己的奶奶,期盼能得到原谅。
其实也怪不得她们,就以原主事事以己为主的态度,要上树怎么可能会听她们的话?她们是真拦不住,但这话能说的吗?
说了也是没人听,还不如好好认错少受点惩罚。
更何况,李焦氏多年的提命教诲,更加把这一切往自己身上揽。
李焦氏可不管她们是什么想法的,但现在说自己的宝贝闺女掉下树是福气,那就不能罚,要不,话说不回来。
所以才勉勉强强的“嗯”了一声,然后警告的说道:“这回是你们小姑姑的福气,我不跟你们计较,但下回你们不用心照顾你们的小姑姑,仔细你们的皮!你们能过上好日子都因为你们的小姑姑,别做养不熟的狼崽子。”
“孙女知道错了,孙女一定对小姑姑好,也会好好绣花样卖铜板,留给小姑姑做嫁妆!”大丫二丫应声说道。对于怎么,那时从小提耳的教育,早就熟烂于心,深入骨髓,就连四岁的六丫都说道:“嗯,小姑姑,嫁妆!”
也哄的李焦氏对她们才算真的原谅,“亏你们还记得,记得就好!记得还要做到!这样奶奶才会疼你们。过来吃吧,吃了去绣花样。”
三丫头这才相互搀扶的起身,往饭桌走去一起吃饭。
从这时起屋外也就一时无话,只有吃饭的声音,李宝儿听的心里也是酸酸涩涩的,对着李焦氏真是好感加倍,不管她的为人怎么样,只身为一个古代妇人,能这么为一个女儿做打算,也是十分的难得!
这深沉的母爱,不禁让她想起了自己的父母,虽然自从自己上大学以后,就一直很独立,极少的陪在父母身边,现在就是想陪也没有机会了。
不知道自己在这里只是到此一游,还是要终身落户在这里?但不管怎样,李焦氏的疼爱,也算给了自己迷路里的一盏明灯与一丝的温暖,让自己不再徘徊!
正当李宝儿沉浸在自己思绪里的时候,房间虚掩的房门“呜吱”的打开了。
李焦氏从外面走了进来,身后跟着孟氏,小心翼翼的端着一碗药味十足的中药。
李焦氏看到李宝儿已经醒来半靠躺在炕上,欣喜万分:“徐大夫走前说你很快就会醒来,还真的是,这就醒了,怎么也不喊一声呀,自己起来累不,身上还疼不?”
大步快走的来到炕边,关切的望着李宝儿,不过却也不敢碰她,就怕李宝儿身上还疼。
身后的孟氏也是脸上一喜:"娘,小妹可真好,我帮小妹喂一下,再端碗粥来给小妹暖暖胃。"
李焦氏转头嗯了声说:“还算你有良心。”又对李宝儿说:“还好你这回从树上摔下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要不可不得吓死娘了,不你有什么难受的,一定要跟娘说呀。”
一边说着,一边从孟氏手上接过药碗准备自己喂宝儿,“这是徐大夫开的安神药,娘喂你,你可要乖乖的喝完呀,我可怜的宝儿,真是遭了大罪了…”
说到一半李焦氏有点说不下去,好像有什么难言之语似的,眼泪却立马就掉了下来。
不过不用李焦氏说清楚,李宝儿也可以猜想到,“娘,我会好好喝的,让您担心了,女儿一定会孝顺您的。”李宝儿拿起帕子,帮李焦氏擦着眼泪说道。
对于李焦氏而言,没有什么比闺女的体贴更来的窝心,“乖,娘知道,来我们把药喝了,身体好的快!”
说着用瓢羹舀一勺递到宝儿嘴边,李宝儿虽嫌这样一勺一勺的苦,但也不忍出声拒绝,就这么就着喝了起来,药还是要好好喝的,毕竟在这科学不发达的年代,有药也是聊甚于无。
哎,毕竟也真的是谁也不知道这到底有没有后遗症呀。
孟氏趁着这喝药的功夫,立马跑到厨房又端了碗稀稠的小米粥进来,等着再喂给李宝儿。
就这样,李宝儿被李焦氏喂了一碗药又一碗小米粥,也算是满当当了。李焦氏更是因为李宝儿今天的顺从贴心而开心不已,嘴上直念叨:“我的宝贝闺女就是有福的,别人从树上掉下不是断胳膊就是断腿,就我闺女变的比前孝顺,真是长大了。”
“胡说,闺女以前也孝顺呢。”李宝儿乐呵呵的陪着打趣,毕竟占了人身体,还是要给说说的好话的不是吗?
也直哄得李焦氏喜笑颜开。
不过没一会儿李宝儿就有疲累休息了。
真不明白为什么别人穿越不是能跑能跳,自己这,真的有点虚呀。
------------------------------------------
李宝儿在炕上躺了快两天,直到手脚不怎么虚麻了才下地,不过依旧被爱女心切的老娘限制在了房间里休养。
这两天见最多的也是李焦氏这个母亲,也有点明白她的生活理念:除了李老爹,那全家都是为自己服务的节奏呀。
也从她的嘴里了解了一些基本的情况,虽说李家在李家村还算富户,但毕竟有个“烧钱”的秀才在,条件也就变的一般,甚至只要开考时段,家境比一般人家还要差点。这回家里凑给李老大考举人的费用,虽说有董氏娘家支持一半的费用,也是掏个底朝天。
这个家,现在真的是穷呀,即使你有千百种计划,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还好是传到了受娘宠的小反派上,哪怕生活再苦,自己也算是好过的,全家独一份的土鸡蛋每天养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过着,可比直接来个强虐强多了!
可身为21世纪的女青年,安全感的标准就是“手机有电,车里有油,卡里有钱。”现在到了这边,起码口袋也要鼓起来才行呀!
所以对于李宝儿迫在眉睫的就是:赚钱!
李宝儿打算明天身体更好点了出去逛下了解了解市场,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着这么大一片山,不相信没机会!
******
乡村的清晨,总是格外的热闹,鸟叫声,鸡鸣声,乡里乡亲出门相互打招呼的声音,更有李焦氏一早的呼呼喝喝。
当李宝儿走到院子的时候就看到院里两只老母鸡跟二十来只的小鸡正在啄食,李老二在修农具,李老六在编畚箕。老四家的黄氏在给小六郎洗脸,四郎站在她身边自己洗。李焦氏站在厨房门口大大咧咧的呼喝着:“懒婆娘,带两闺女都是懒的,男人们都准备要出门了,你饭还没有做好,老娘年轻时要是像你这么懒,全家还不得喝西北风。”
“娘,就好了!大丫,三丫,把馍馍跟菜先端出去,我端粥。”孟氏在里面应着,就见三丫端着两碗,大丫捧着一筐子杂粮馍馍从厨房走出来。
“小姑姑早。”三丫眼尖,看到站在门口的李宝儿,边打招呼边快速的走着。
“小姑姑早,小姑姑身体好些了没?”大丫也跟着打招呼。
李宝儿微笑的应了声“早呀!”
这可把大丫三丫惊了下,三丫差点走不好路,身体一晃,才稳住。
李焦氏正好转身看到,“这不长眼睛的东西,路都走不好,菜要是摔了,饿着你爹你爷,你两天别想吃东西。”
又急急的走到李宝儿身边,拉着手问:“怎么出门啦,可是饿着了?你回屋躺着去,回头让你二嫂给你端饭进去。”又转头,“这懒婆娘,你小妹都饿了,还不快点。”
李宝儿被李焦氏拉着手,粗糙的掌心磨得李宝儿有些疼,不过李宝儿心里是暖的,这两天接触最多的就是李焦氏,那炽热的母爱给予了自己不少的安全感,心里对李焦氏充满了感激与亲近。
“娘,我还不饿,就是人躺懒了,就起的早出来走走。”李宝儿笑着说。“先让二嫂紧着大家,我待会跟大家一起吃,不回房了。”
“好,那你先坐着,娘让你四嫂给你打水洗脸。”李焦氏拉着李宝儿走进堂屋,一起坐在饭桌前,又往外喊:“老四家的,还不给你小妹打水拧条毛巾来。”
堂屋里李老爹坐在上首抽着旱烟,李焦氏坐在旁边,拉着李宝儿坐在她自己身边,看样子这就是她平时的座位了。
李宝儿笑着对李老爹打了早安:“爹早。”
李老爹抬了眼皮看了眼李宝儿“嗯”了声,好像讶异李宝儿今天会这么的乖巧。
这态度,李焦氏瞧着可不干了!
“平时怪我宠女儿,现在女儿给你请安还阴阳怪气的,给谁看呢,哼!”
李老爹平时就是个比较沉稳话不多的人,平日里没事也不会跟李焦氏吵,所以眼皮子都没抬的依旧在那边抽旱烟。
李宝儿也不敢在这时候插话,只能尴尬的坐在一边,好在黄氏很快就拿了条打湿的汗巾进来,李宝儿立马装做洗脸的磨蹭起,好一会儿了才还给黄氏。
渐渐的,人陆陆续续的进来了,互相打着招呼倒也不嫌尴尬。
只是李宝儿也不敢跟他们打招呼了,大丫三丫会讶异也是因为原主平时就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如果一下子改变的太多,多少还是会让人觉得猫腻,人多口杂呀,还是安全的来。
而且李宝儿看着一群人对着自己诚惶诚恐的样子,估计着要不是李焦氏压着,其实也不一定会有多真心的对自己。毕竟一个农村的丫头片子,如果不是偏爱,怎么可能在家里作威作福,看大丫三丫不就知道了。
待家里最后一个人孟氏,端了碗黄澄澄的小米粥放在李宝儿眼前后了,几个小辈的眼神都被这碗粥给吸引。
大的还会克制,小的四郎,五丫是直勾勾的看着,六郎是直接的流出了口水,搞得李宝儿都有些纳闷。她这两天都是吃这个,没觉得有什么稀奇的呀。
“看什么看,那是你们小姑姑吃的,你们小姑姑遭了这么大的罪,一点点吃的还想要贪,一群眼皮子浅的东西,老娘是少你们吃的还是缺你们穿的了?”李焦氏一边骂着一边开始派饭。
打开大盆盖,才看到里面是一锅野菜杂粮粥,说是粥,也是稀的见不到多少米。
李宝儿这才明白,自己是吃了多好的“独食。”虽说李焦氏还在呼呼喝喝,但突然觉得那声音是非常的悦耳,是一种被人疼爱,幸福的感觉。
只见李焦氏拿着勺子,很有技术的在锅底转了一圈,舀起一大勺的较干的野菜粥,里面有大半勺的杂粮,端给了李老爹,同样的这样勺了几碗给家里劳作的老二老四跟老六,还有稍微少点粥的给了大郎与二郎,最后才是自己。
这时候粥其实已经清澈的可以见底了,也依顺给了其他的女眷与小孩。
然后开始派馍馍,四个下田的劳力各两个,当然自己跟李焦氏也是两个的,其他儿媳跟看着十岁以上的孩子一个,十岁以下的分半。等李焦氏都派完饭,李老爹放下手中的旱烟枪,说了声“吃吧。”,大家才开始吃。
但几个小的虽说被骂,却也舍不得把眼睛从李宝儿眼前的这碗浓稠味香的小米粥挪开。导致这李焦氏看着又是要发火的节奏。
李宝儿也刚从两种粥的对比差中回过神来,望着李焦氏越来越不善的眼神,可自己不知道吃独食也就算了,这么多人在,真心吃不下去,可给几个小鬼吧,肯定也是不行!
就李焦氏护着自己的这模样,给他们还不是在搞事情。
而且原主也不是一个那么会体贴小辈的人,一下子转变太多也是吓人的。
索性,就端起碗,往李老爹碗里拨拉了大半碗,在李焦氏正要开口的时候又往李焦氏碗里划拉。
李焦氏急的连忙去制止女儿:“哎呦喂,娘的宝耶,这是给你养身子的,你给我们两干嘛呀,这浪费的…”
“娘,女儿今天想吃馍馍喝口汤,不想喝粥,再说了,给爹娘吃怎么会浪费呢,等女儿以后赚银子了,还要给娘花嘞,这一点点粥,算啥。”李宝儿连忙道。
李焦氏感动的是热泪盈眶,闺女真是懂事了呀!
激动的说道:“还是我闺女懂事,孝顺我,娘没白疼。”一边说一边制止她继续往下倒,虽说晚了点,但还留了个底。
“别倒了,就剩一点啦,你吃你自己吃。”
“肯定没白疼,娘你放心,肯定给你赚大钱。”怕李焦氏要往自己的碗里回拨,赶紧给自己碗里盛了野菜清汤粥。
李焦氏见状,也拿她没办法,因为再拨回去,就撒出来浪费了,便罢了。
就又是炫耀又是提命的给大家喝道:“你们小妹小姑姑是有良心的,有好东西都是想着我们的,哪天你们也想着我们,我们自然也对你好。可你们一群眼皮子浅的,你们小姑姑身体还好,就一直盯着小姑姑的一点点东西。”
又转头对李老爹说道:“瞧见了没,这就是你说被我宠坏的闺女,第一个想的就是你,我今天在这边可告诉你了,闺女孝顺咱,咱也得护着人,但凡家里有个对她不好的,我老婆子可不依。”
众人早在李宝儿分粥的时候愣的是目瞪口呆,李宝儿可一向是个护食的,这么浓的粥说分就分,哪怕是对李老爹跟李焦氏以前也是没有过的。
不过众人也没有说什么奇怪的,毕竟这在重孝道的地方也是很正常的事。
所以众人无一不说要孝顺,会对老妹好,小姑姑好。
“娘放心,以后有我一口吃的,少不了小妹一口吃的,好的都给小妹。”
“嗯,我们也要向小姑姑学习,孝顺爷奶,孝顺小姑姑,给小姑姑攒嫁妆。”
连李老爹也笑着对李宝儿点点头说:“嗯,是个好的。”
李宝儿只好在这不尴不尬的氛围里,默默的就着野菜清汤粥,啃着她的杂粮馍馍。
话说这杂粮馍馍可真割嗓子!
其实杂粮的营养价值很高,但是这边的杂粮不像21世纪,是处理的干干净净的,这刺拉的很,如果不是就着涩到头的野菜清汤粥,根本咽不下去。
那粥可不就是涩到头嘛。我们现在觉得野菜好吃,那时因为油水丰富,肯定是香香脆脆的爽脆可口,可李家煮的野菜粥,那真的只是水煮,一点油沫子都看不到的那种,也没有放任何的调味,可不得涩到头。
唯一清爽好入口的也是那道凉拌黄瓜,虽说也没放什么佐料,连盐丝估计都只有一丢丢,但确实是最可口的一道了,看着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李宝儿吃了口就没再去夹了。
还是要想办法赚钱呀。李宝儿心里默默的想着。虽说自己也是不怕苦的,但也不是个爱受虐的。
要说李焦氏也不是个不好相处的人,除了爱呼喝两声,对原主偏爱了些,但对其他人也是好的呀,起码从看她舀饭就可以看的出来,以做工的劳力来判断一视同仁的,而且她对两个将成年的孙子都比对自己好,也是紧着他们的。
要她说还是因为太穷了!
李宝儿顺着原主的记忆,想着虽说去年是丰收年,但架不住老大今年科考,一下子把家底都掏空了,现在又临近秋收,更是一贫如洗,所以哪怕是院里种的菜,都舍不得多吃,打算留着卖点银子。
李老爹吃完了饭,又拿起他的旱烟枪说道:“今天就老二老四跟我去田头,老六在家编畚斗畚箕竹筐,这粮,估摸过个几天就可以抢收,家里畚斗竹筐不够用,多准备几个。”
“哎。”三个儿子应声说道。一年一度的抢收,农家人整年的口粮跟希望,谁也不敢偷懒的。
“那明天是市集,老四家的今天菜园浇一下,老大老二家的上午带几个丫头把手上的针线收收,下午晚点再一起把能摘的都摘了拿去卖,明儿个都一起拿起卖了。”
“家里的事你安排。”李老爹用旱烟枪的头敲了敲鞋底,说完就起身准备出门了。
家里的事也一向是李焦氏做主,只是在这农忙时期会提上那么一嘴,好配合李老爹安排秋收的抢收。但一般没什么事都是顺着李焦氏的,自个儿老伴除了偏爱点李宝儿,也是个会过日子的人。
老二看李老爹动身了,跟李焦氏说了声,也急忙跟着出去。
李老四吃着黄瓜还嘟囔了句:“爹,等等呀,还没吃饱呢。”而李宝儿看着老四对饭桌恋恋不舍起身的样子也是觉得好笑,顺手把自己一个还没吃的馍馍递给了李老四,“四哥,给。”
这一递,又是让众人咋舌,李老四虽说也有几分不确定是给自己的,但还是伸手去接,直到手心传来的热乎劲,才乐呵呵的跟李宝儿说:“还是小妹心疼人。”更是在李焦氏反应过来前转身就跟着跑出去,边跑着边说:“娘,我跟爹上工去了。”
开玩笑,这被李焦氏反应过来,可就都没了。
果不其然,在李老四跑出院时就传来了李焦氏的喝骂声:“你个丧良心的呦,老娘是缺你吃了还是少你穿的了,连老妹的吃食也要贪…”
李宝儿连忙在后面哄着:“娘,我这不是刚好,胃口也没那么好,吃不了那么多,也是浪费,四哥要做工呢,给他吃也不浪费呢。”
“他就是看你是个心善的,可尽欺负你呢。”李焦氏气呼呼的说。“连小妹的吃食都要贪,也不怕噎着。”
李老四的媳妇黄氏也跟着在李焦氏的面前感谢李宝儿,毕竟是自己夫君占便宜,这好话也跟不要钱似的往外倒。
“不会,等我胃口好了,我会自己吃的,现在可不是胃口不好嘛。”
李焦氏这才松了口:“这还差不多,知道你心善,别紧着别人,都够着呢,他们就是贪。”但还不忘教育下闺女,就怕闺女心善被吃亏。
“嗯嗯。”李宝儿连忙点头保证。
“奶,那待会我去捕鱼,顺便带四郎五妹挖野菜去。”二郎见奶奶缓和下来,就主动说道。
二郎是三房的孩子,今年十五,半大的小子也是个勤快的,平时有什么活,都是抢着做。
大郎见状,却在李焦氏看不见的地方撇了撇嘴。然后抬头说道:“奶,我回屋去复习功课了。”
大郎今年十七,如今也是童生,平时都是住在私塾,现在因为现在科考,所以放假在家。
因为李家供一个科考供了十几年还未完成,实在无法再供一个读书,所以大郎目前的一切束脩费用都是大房自己承担,相应的大房的收入也是归大房所有。
而大郎在家的待遇,是孙子辈里面最高的。
一是大郎是孙子辈里唯一读书的,二是大郎学习的费用是大房自己承担的,所以对大郎的安排就一向由着老大夫妻。
更是因为李老爹觉得父子俩都是读书人,也差不多脱离了泥腿子的身份,所以甚少教大房的几个孩子做事情。
“嗯,都去吧,你们小姑今天想吃野菜,多摘点回来做野菜饼子吃。”李焦氏应道。
李宝儿闻言,立马说:“娘,我也要一起去。”
“不行。”李焦氏立马变脸的回绝了。
其他人脸上也是一僵,低头吃饭,谁也没说话。
“为什么呀娘,我已经好久没有出门了。这不多动动身体怎么好的快,娘!”为了出门,李宝儿也是拼了,今天都出不去,明天就更别想了。
李宝儿可是想着看山里有什么东西可以带出去卖,即使没有,多了解一些,等秋收后也好有打算。
要不然这最是丰收的季节没赚到钱,到了冬天就更难了。
“宝呀,你这身体还没好,等过段时间再说,等以后娘带你去市集,给你买你最喜欢的大肉包子吃,你乖呀...”李焦氏虽然一脸的菜色,但也好声好气的哄着。
李宝儿见众人变色的脸,多少也知道原因,“是不是因为…”
“没有,你别瞎想,什么都没有!”不等李宝儿说完,李焦氏就反应过激的回答了,其他人更是把头低差点底到碗里面去。
果然!
“娘,就是这样,我反而更应该要出门。”李宝儿握着李焦氏的手,低声劝道:“让别人看到我好好的样子,那谣言自然就只是谣言了,这我都不出门,别人才要当真的呢。”
“话是这么说,可是…”
“女儿也总不可能都不出门吧,现在不解决,以后要出门才叫难。你不都说闺女是福气的人嘛,有福的人什么都不怕!老天爷保佑着呢。你要相信你女儿,我出门了,让别人相信我好好的,自然就没有人会在说些什么了。”
董氏一听,想了下,也小声的应和道:“娘,我觉得小妹说的也有道理,小妹出去,这谣言也就不攻而破了,我们也能知道是谁在嘴碎,要不然小妹总不能一辈子不出门吧。”
董氏小心翼翼的说,见李焦氏只是变了脸色,但没有发火,才继续说道:“你说这小妹这年龄也快到了,这万一…当然我们养着小妹是一千一万个愿意,只是总不能耽误小妹呀!媳妇也是真心为小妹想的。”董氏见李焦氏快发火了立马快速说道。
要不是怕会因为这件事情耽搁到相公,董氏是怎么都不会去冒这个头的。
心里对这李家这幺女也是充满着怒气与妒忌,却还要生生的忍着,万事为她考虑。
真是想不通,这老大才是二老的最终依靠,而李婆婆却什么都要为小妹想,连自己的儿子读书的事都要靠后,想想心里就不平。
等相公中举,自家搬进县里后才不想理李家的破事呢。
“是呀,娘,媳妇也是这么想的,这小妹年岁还小,还不明白,可这也是关键的两年呀,娘!”
孟氏见董氏开头,也立马后面应和道。
自己可是有三个女儿的,万一因为小妹的事耽搁了,自家的闺女更是难找婆家。
她的大丫比小妹还要大呢,本来已经有好几家来说媒,这两天见到孟氏是扭头就走,急的是孟氏嘴角直冒水泡。
李焦氏闻言,也是沉默了好大一会儿,最终还是答应了,只能提醒着二郎照顾好小姑姑。
因为李宝儿也要去,所以就怕两小的照顾不来她,所以就让大丫跟着一起去,所以五个人 每个人就都挎着一个菜篮子热热闹闹的出门了。
李家村其实就是在山脚下,一行人没走几公里就可以到老林。面就是一片连绵不尽的山头。
山也不算很高,就是越深越宽广,所以一般人家来挖野菜也是在外围。
也不是每一次出来都会有收获的,所以一般都会家里的小孩来,不会浪费劳力也会有点吃食。
不过秋天,遍地是宝的季节,只要肯动,都少不了一口吃的。
一路上过来,也有好多别家的小孩或者半大的少男少女提着篮子出来找野菜或果实。
而且都是一个姓的,多少都有点亲戚关系,所以李家村的村民们关系处的都还不错,一路上都有不少的人相互的打着招呼。
可是很奇怪的是,众人见到李家的孩子出来,特别对李宝儿,都有点躲躲闪闪的样子。
看样子,被雷劈这件事还是对村民来说,影响很大呀。李宝儿心想。
不过也是可以理解,就以前读的古历史,这种事情在封建的年代,有些非常迷信的村庄还有把人烧的都有,就以目前李家村的态度来说已经算是淳朴的了。
不过她对是谁把自己被雷劈这件事传出去,还真是值得深思。毕竟李家人的口在那天被老爷子镇压下去,如果是李家里面的人传出去,那还真是让人寒心。
可如果不是李家里面的人传出去,那又是谁呢?还有谁知道?
李宝儿想着,突然看着一群人小心翼翼又担心的的看着自己,不由的笑了一下,反倒安慰他们道:“小姑姑没事,不用担心。乖呀。”
“嗯,小姑姑是最有福气的小姑姑,他们不理我们,我们才不理他们呢。”大丫也安慰李宝儿道。
看着比自己年龄大的大丫跟二郎两个羞的有些微红的脸,心里是乐得偷偷直笑,有几个比自己大的小辈,这感觉也真是不赖呀!
在李宝儿的调和缓和下,原本有些紧绷的几个孩子,终于放松下来,一行人继续往前走。
这原主估计是真的从来没干活运动过,没走多久身体就累的不行,所以一群人走的很慢。
二郎跟大丫也是个贴心的,一到老树林路口,就对李宝儿说:“小姑姑,你在这边歇歇,大丫五丫就跟着你在附近摘摘野菜,我带四郎去那边河边捞捞鱼,很快就会过来。”然后就摇了摇手中的渔网。
李宝儿一听打渔也乐了。
“没事,就几步路走走就到了,小姑跟你们一起打渔去。抓几只大的,炖汤喝。”
四小只闻言,都愣了一下:小姑姑不都不喜欢喝鱼汤的吗?
李宝儿看着他们一脸懵样,就问道:“怎么了,怎么都傻了呀?”
随后心头一惊,不会是我说错什么话了吧。
大丫见小姑姑是真不知道,才小心翼翼的说:“小姑姑你不是最不喜欢喝鱼汤的吗?嫌鱼臭~”小姑姑该不会是摔坏了脑子了吧,怎么自己的口味都忘了呢?
李宝儿才缓过神来。
我giao!
我给忘了她们是煮菜不放油的,更加不会煎,怎么可能会好吃。“这不是现在都没有肉吃吗,再不好吃鱼也有点油呀,爷爷奶奶辛苦了,只能鱼先吃吃才有体力收粮食。”
“嗯,难怪奶最疼小姑姑,因为小姑姑时时刻刻都记得奶。我也要向小姑姑学习,时时刻刻都记得奶,记得小姑姑。”三丫恍然大悟般的说道。
其他人听着也是一脸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