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青娘刘婆婆最新章节内容_杜青娘刘婆婆小说连载中章节试读

常读小说

杜青娘刘婆婆是小说《穿成农家妇女,我踹懒汉带女儿暴富》的角色人物,是由作者星云逐月写的一款种田类小说。目前小说连载中,以下是小说《穿成农家妇女,我踹懒汉带女儿暴富》的章节内容

杜青娘刘婆婆最新章节内容_杜青娘刘婆婆小说连载中章节试读

“什么,又生了一个女儿,这都第五个了,全生一窝子丫头,一个带把的都没有,要她有何用?”

“不行,不能这么下去,我们家就光宗一根独苗,若没个儿子,百年后连个捧幡摔盆的都没有,是要断香火的啊!”

“哎呦,这是作什么孽了娶个媳妇回来,连个儿子都不会生,尽生一窝丫头,这是要让我们家绝后啊!”

吵吵闹闹的声音,一直萦绕在耳边,她只觉得全身疼痛,连一丝力气都使不出来,倒是身边有道声音一直在唤她。

“青娘,青娘……”

谁在唤她,谁是青娘?

“青娘你醒醒啊,孩子已经生下来了,虽然还是个女儿,但你还年轻,总能生个儿子的,你婆婆的话,别放在心上。”

孩子,什么孩子,哪来的孩子,是了,她与老公结婚多年,一直想要个孩子,却怎么也怀不上,各种检查都不知做了多少,夫妻双方都没有问题,但就是一直没能怀上孩子,最后连医生都没有办法,说是大概是缘份没到……

脑中各种记忆紊乱,冲击得她头疼如裂,猛的睁开眼睛。

“青娘,你可算是醒了,刚才……我真怕你醒不过来了,醒来就好了!”

看着眼前的老妇人,她愣愣的有些出神,嘴里呢喃了一声:“刘婆婆!”

“诶,是我,你刚生下孩子就晕过去了,他们没一个人进来照看的,孩子又在哭,我怕你有事,都没敢走,一直在哄孩子呢!”

说完,刘婆子暗自叹了一声,世人都是重男轻女的,这杜青娘连生了五个女儿,婆家人不高兴是正常的,但看都不来看一眼,这就未免太绝情了些,怎么说生下的也是自家的孩子不是。

“谢谢你,刘婆婆!”

“不用说什么谢不谢的,我们一个村的,抬头不见低头见,谁都有不方便的时候,相互帮衬一把是应该的。”

刘婆子说完,目光便又看向她,小声道:“你这一胎难产,有些伤了身子,往后得好生养着,这话我也就悄悄跟你说了,你婆婆和男人,我是一句不敢说,不然你这日子怕是更难。”

唉,都是女人家,谁也不容易。

她是稳婆,经常帮人接生,见过不少嘴脸,生下儿子的人家,自是欢天喜地,高兴得跟过年一样,直夸媳妇是功臣,生下女儿的人家,那简直是愁云惨淡,好像天都要塌了似的,所有的责任,全都归于媳妇不会生。

这江家就更甚了,杜青娘接连生了五个女儿,瞧着这一家子的态度,杜青娘怕是……

只是别人家的家事,她也不好干预,最多也就是在人昏过去时,帮忙照看一下,别的也帮不了什么。

“青娘啊,你也别想那么多,快看看你刚生下的孩子,这小丫头刚落生时,就一直哭,我抱在怀里哄了哄,她就好了,现在瞧着也是个乖巧的。”

刘婆子说着,顺势将孩子放在她的身边。

她略有点无措,低头看了一眼身旁的孩子,小小的一团,粉嫩嫩的,小手握着拳头放在耳侧,熟睡时那张小嘴还不时的吸允几下,这小模样,真是把人心都萌化了。

“你醒过来,就没什么大碍了,我家里还有事,就先回去了,你好生照看孩子吧!”

“刘婆婆好走!”

刘婆子点了下头,又说了一句:“别人不心疼你,你自个多心疼心疼自己,好生把身子养好了,好了,我走了。”

说完,人就朝外走去。

她侧耳听了听,外面一点声响也无,可见这一家子不止是对她不上心,连请来的稳婆都很怠慢,她生了个女儿,这是连稳婆都被迁怒上了。

垂下眼眸,她梳理起脑中的记忆来。

原身名唤杜青娘,十五岁时嫁给了江光宗,十六岁就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儿,隔两年怀胎,再次生下一对双胞胎女儿,后面就好几年没能怀上,直到现在二十五岁,又怀了一胎,没想到生下的又是一个女儿。

她一连生了五个女儿,婆家人对她的意见大了去了。

而原主从怀孕时就开始承受各种精神压力,生产时又难产,一口气没上来,人就没了。

想想她来此之前,正一步一叩的去寺庙拜佛求子,起身时头晕目眩,一个不稳从台阶上摔了下去……

轻轻叹息了一声,她这算不算求仁得仁,现在她可有五个孩子了呢,老大老二已经九岁,老三老四满了七岁,再加上个刚出生的小五。

这一家子虽然都重男轻女,但她不会,这些都是她求来的孩子呢!

微微合上眼,闭目养神,抛开最初的慌乱,现在,她内心已经慢慢的平静下来,她这人有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随遇而安。

院门外,几个小姑娘从外面回来,两个大些的,手里搬着柴禾,两个小些的,背篓里装满了猪草。

“阿爹,我刚才听村里人说,我阿娘要生了,现在怎么样啊?”

江大丫从外面回来,就见家里冷清清的,心里不免有点慌。

江光宗还没有开口说话,宋氏就已经没好气的开口道:“又生了个丫头片子,一屋子的赔钱货,你说说要你们有什么用,一个带把的都没有。”

宋氏越说越生气,目光阴测测的盯着几个小丫头。

她平时待几个孙女就不好,被她这样的目光盯着,几个孩子吓得缩成一团,江大丫心里也害怕,但还是挡在几个妹妹跟前。

“我阿娘怎么样,她没事吧?”

“她能有什么事,她好得很,有事的是咱们江家,媳妇娶进门这么多年,硬是没能生出个儿子来,可怜我的光宗啊,这马上就要三十的人了,别人家这个年岁,都快要做阿爷了,他却是连个儿子都没有,这往后可要怎么办哟,我们江家,难道真要断子绝孙不成,这女人就是个祸害啊,故意来害咱们家的。”

江光宗听着这些话,低垂着头,面上的神情也很不好看,因为没有儿子,他在村里也没少被人笑话,这让他很是抬不起头来,本以为这一胎会是个儿子,哪知道生下来又是个女儿。

江大丫见状,对几个妹妹使了个眼色,随后几个孩子,便都进了杜青娘的屋里。

“阿娘,你没事吧!”

“这就是妹妹啊,好小啊!”

几个孩子见杜青娘醒着,人看着还算精神,安心了不少,也有心情看刚出生的妹妹了。

就江大丫凑到杜青娘身边,小声道:“阿娘,阿奶她一直在骂人。”

见孩子神色有些不好,她抬手摸了摸她的头:“别怕,她骂她的,你只当听不到,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好,阿娘,我知道了。”江大丫点了点头,便也凑过去看刚出生的妹妹了。

倒是杜青娘,眸光微微转动着,不过片刻,心下已有思量。

转眼便到了满月这天,这一个月时间里,不管是宋氏这个婆婆,还是江光宗这个男人,都没有踏入过杜青娘的房门,更别说帮着照看孩子了,全都是杜青娘自己照看,连带着几个孩子帮手。

这也让她更加看清楚了这一家子的面目。

“阿娘,吃饭了。”

江大丫端了一碗稀饭进来,江二丫跟在后面,手里端着碟咸菜,这就是她每天的伙食,稀饭就咸菜,没有一点荤腥,江家人不满意她生下的是女儿,又哪可能会给她吃好的,迫于她现在正坐月子,不好多说什么,只是这么一个月吃下来,她又要照看孩子,又要喂奶,原本就不胖的人,就更显得瘦了。

“这一个月,真是辛苦你们俩了,今天出月子,往后就轻松些了。”很多事情就可以自己动手,俩孩子也才九岁呢,家务活差不多都是她俩在干,瞧着都让人心疼。

听到这话,江大丫就笑着摇了下头:“我们都做惯了,也没觉得有什么辛苦的,只要阿奶一天少骂点人就好了。”

这一个月来,宋氏是见天儿都在骂,杜青娘是左耳进右耳出,她让几个孩子也这样,但她们年岁小,多少还是会受影响的。

“今天怎么没有骂了?”

杜青娘朝外看了一眼,略有点奇怪。

“一大早就出去了,也不知道什么事,出门的时候提了包糕点,我瞧着那方向,有点像是去村长家。”

听到这话,杜青娘微挑了下眉,村里人家没那么多讲究,若是要请人帮忙,上门说一声即可,回头人家有事时,自家这边也是愿意帮一把的,值得提糕点去送人的,也只有村长家了。

所以,她一大早提着糕点去找村长,是为什么事?

想想宋氏这一个月来不停的谩骂,以及那话里话外的意思,杜青娘心里咯噔了一下,难道是要在今儿把她扫地出门?

她早就从宋氏的话中听出些音来,因为没能生儿子,这个家是容不下她了,至于一直没有动,皆因她还在坐月子,若是这时候把她赶出去,说出去也不好听,今天刚好满月,江家是一天也容不下她了。

心下有了计较,对几个孩子道:“你们先去把饭吃饱,不用等别人,一会儿估计有事,不要慌,万事有阿娘在。”

江大丫听得心里一慌,连忙问道:“阿娘,出什么事了?”

“我只是猜测一会儿有事,你们不用管这些,先去吃饱饭。”若是闹起来,几个孩子怕是连饭都吃不上。

江大丫满心忐忑,倒也听话的带着几个妹妹去吃饭。

没过多大会儿,外面就听到一阵人声,宋氏很客气的招呼着几人进门,听那声音,其中一人就是村长,另外几位约摸是村里上了年纪的族老。

宋氏招呼人落坐,走出来便朝着房门这边喊了一声:“杜青娘,你给我出来,都满月了还在屋里窝着,儿子没生一个,光生些赔钱货,老娘让你坐满了月子,算是对得起你的了。”

杜青娘看了一眼正熟睡的小五,整了下衣裳,便抬脚朝堂屋走去。

一进门,果然便见村长以及几位族老在坐,江光宗父子俩,正陪着人说话。

她这里还没来得及给人见礼,宋氏已经开口了。

“今儿请村长和族老们过来做个见证,我们江家今天要休妻,进门十年,没有生一个儿子,光生赔钱货,这样的媳妇,我们江家要不起,今天就写休书,让她赶紧滚,去祸害别人家,别再祸害我们江家了。”

宋氏气势汹汹的说着,旁边江家父子坐在那儿,都一声不吭。

“对了,还有那几个丫头片子,也都让她带走,别待在我们家,全是些赔钱货倒霉鬼,留在我们江家,怕是连家里的风水都要受影响,我还指望着娶新媳妇进门,让我抱孙子呢,可不能让她们把我的大孙子祸害没了。”

在她眼里,丫头都是些没用的,而且有这些丫头在,再想说媳妇时,人家怕也都会挑剔还要养这么些丫头,每人一张嘴,都得吃饭呢,养这么多丫头也是个负担。

“我不同意!”杜青娘不慌不忙的说了一句。

“你不同意,你凭什么不同意。”宋氏眼睛都瞪圆了,伸手指着她怒吼道:“你生一窝子赔钱货,你还有理了。”

“七年无所出,才能休妻,我十年生了五个孩子,并不是无所出,至于生男生女,那也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主要还是看播什么种子,才能结出什么果子不是。”她话说完,眼神轻蔑的扫了江光宗一眼。

收到这个眼神,江光宗脸色都涨红了,她这是什么意思,是说他的种不好,所以才生些丫头片子?

有心想辩驳几句吧,但他一个大男人,跟女人争这些口舌,又觉得太掉份,再则,他平时也不是喜欢跟人争论的人,还是这样的话题,让他说什么好,说他的种子没有问题吗?

还没说他就觉得很羞恼了,她一个女人家,怎么说得出口的。

“你你你,你在胡说八道些什么,你个不要脸的。”宋氏急得有些结巴了,她都在这里乱说些什么,要传出风声去,以后她儿子还要怎么做人。

“我只是在说一个事实。”

“无管你说什么,我们今天都要休妻,你别想再祸害我们家。”

“我没有过错,你们不能休妻。”

“你一个儿子都没生出来,还不叫过错。”简直是在胡搅蛮缠,宋氏求助的看向上首:“村长!”

村长皱了下眉,休妻这个事情吧,只要双方没有太大的争执,商量着办了也就是了,但显然杜青娘不服气,而江家找的这个借口也站不住脚,没生儿子就要休妻,这事儿传出去,是真不好听,往后谁敢嫁到村里来,年轻一辈的娶媳妇都要艰难了。

“这个理由,确实不能休妻。”村长沉着脸道。

什么,宋氏都惊呆了,村长是她请来助阵的,怎么反倒站到杜青娘那边去了,她送的糕点是白送了吗?

“杜青娘,不管你说什么,我们家也不会要你这样的儿媳妇。”

“你们这样没有信义的人家,我也不想待,休妻我不同意,但我要和离,而且还要他们分我五亩地,我带着几个孩子出去单过。”

村长听得皱眉,他也是江家人,当然是站在江家这一边的,休妻不同意,和离他觉得也没什么问题,但是要分走五亩地,这事儿他就不那么赞同了,和离最多也就是带走嫁妆,可没有分走夫家财产一说。

“你做梦,我们家的地,凭什么分给你,我跟你讲,你带着几个丫头赶紧滚,我们家的一针一线,你都别想带走。”

她得留着家里的东西,娶新媳妇,养大孙子,可不会便宜了外人。

“确实没有这样的道理。”村长沉声道。

“村长,我们娘几个就这么被赶出去,可要怎么活,这是要逼我们去死啊,就因为我没生儿子,就要把我们娘几个逼死,这江家能是和善人家,以后还能有好姑娘愿意嫁到江家村来,我记得村长你的小儿子,还没成亲吧!”

村长神色一顿,他的小儿子已经十七了,正在相看人家,若是闹出人命来,到时候亲事肯定是要受到影响的。

他不由转头,瞪了江光宗父子一眼,这都什么事啊,事情都还没闹明白,这就把他们请过来。

“你们自己先掰扯清楚了再说。”他随即闭目养神。

宋氏一看村长不给力,她只能自己挽起袖子上了,随即就与杜青娘分说起来。

杜青娘也很光棍,反正你不答应,我就不同意和离,你们要强行休妻,那就去衙门里分说,看看县太爷站哪一边。

“以前还真没看出来,你竟然如此不讲道理,平时装得可真像啊,今天才让人看清你的真面目。”宋氏气得不轻。

“你们都要逼我们娘几个去死了,我还有什么豁不出去的,命都要没有了,还讲什么道理。”

杜青娘冷笑了一声,道:“我劝你早点同意,若是一直拖下去,岂不是耽误你娶新媳妇,抱大孙子,到时候损失的还是你们自己,反正我都这样了,我也没什么好怕的,拖一天,或是拖个十年八年的,我也不在乎。”

“五亩地没有,最多给你二十两银子,让你们娘几个去安家。”这话说出来,心都在滴血,二十两银子,也能买两亩地了。

“好,二十两就二十两!”

杜青娘微勾了下唇,她本来也没指望能要到五亩地,地就是庄稼人家的根,江家不可能同意,她的目的也就是为了要些钱,从江家出去,也能有银子安家。

见她应得痛快,宋氏立马就后悔了,觉得给多了,应该再少给点的,怎么就没说个十两,省下的钱留着娶新媳妇,养大孙子,多好!

“不行,我觉得二十两太多。”

实在心疼银子,宋氏立马就反口道。

杜青娘一声冷笑:“既然觉得二十两太多,那就还是给五亩地吧!”

“那不行。”宋氏立马扬声道。

五亩地和二十两银子,谁多谁少一目了然,再说地是家里的根本所在,无论如何都不能把地分出去。

“既然如此,那就二十两银子吧!”村长拍板道。

他也看出来了,杜青娘是个心有成算的,不好糊弄,而宋氏刚才一时嘴快许了二十两银子出去,这话是从她嘴里说出来的,自是不好悔改了。

再则说了,相较于五亩地,二十两银子已经算是比较合算的了,一个女人带着五个孩子,没点钱在手里,那真只能饿死,他虽然是江家人,但也不是那种心黑的,能成为村长,心胸得有,大义也得有点。

宋氏现在满心后悔:“村长,二十两太多了。”

村长白了他一眼,既然觉得多,刚才为何张嘴就是二十两,话都说出口了,哪还有反悔的道理,再则说了,若是给少了,杜青娘未必答应,人家毕竟还有五个孩子要养,若只是她一个女人家离开,他也是不会赞同,但现在带五个孩子走,这也是江家的孩子,真要把人逼死不成。

“话说出口,就不能反悔,这事就这么定了。”

村长说着,便又转头道:“杜青娘,你怎么说?”

“村长主事公正,都听村长的。”

听到这话,村长心里也比较妥帖,看看人家多会处事,再看看宋氏,出尔反尔的,就差了一截了。

“那事情就这么定了。”

“村长……”

宋氏心里仍是有点不服气,这杜青娘就是个孤女,没有娘家可依靠,连个帮衬的人都没有,最是好欺负的了,这还是在江家的地盘上,还不是他们说了算,给不给钱的,她杜青娘都只能认了。

见宋氏一脸不服气的样子,村长也有些不高兴了。

“对于我的处理方式不满意吗,要不你们自己来!”不肯听他的,那他就撂手不管了,随他们自己去折腾好了。

身为村长,要考虑的当然不能只是一家的利益,还得为村里打算不是,杜青娘显然不是个没见识的,之前都说了要去衙门的话了,这种事情闹到衙门,就完全脱离掌控,到时候结果会如何,谁也说不好。

怎么说呢,平头百姓,无事最好不要进衙门,那衙门是好进的吗,进去了没准就要脱层皮出来,谁也讨不了好。

听着这话音,就知道村长是生气了,宋氏喃喃着有些不知该说什么好,这时宋树根就站出来开口道:“她女人家没见识,村长不要生气,这事就听村长的,就这么定了。”

二十两银子嘛,家里也是拿得出来的,还是赶紧把杜青娘打发走,到时候帮儿子娶个新媳妇,生个大孙子要紧,不然杜青娘一直占着位置,儿子也生不出来,他们有岂不是要断香火了,干脆的把人打发走了,才是正经。

村长暗自白了他一眼,当他看不出来呢,这江树根就等着女人在前头冲锋陷阵,事情若是闹得难看了,那也都是女人的主意,跟他没有关系,现在瞧着情形不对,这就站出来,表示都是宋氏不对,他还是正经人,啧。

“既然如此,那就这么决定了,你们取二十两银子出来,我这就写和离书。”

村长也没多说,取了笔墨纸砚,就当场书写和离书。

宋氏不情不愿的去屋里,取了二十两银子出来,握着银子,久久不肯交付给杜青娘。

杜青娘也不着急,银子不到位,这和离书她就不认,想让她腾位置,银子迟早要交到她手里。

不过多大会儿,和离书就写好,村长拿起来吹了吹墨迹,随后就道:“你们双方按个手印,这和离书就生效了。”

江光宗从头到尾没说一句话,这会儿倒是很积极,上前几步,就按了红泥,在和离书上落下一个指印,随后就退到一边,看也不看杜青娘一眼。

杜青娘嘴角闪过一抹讽刺,成亲十年,这个男人还真是无情无义,不过这一个月来,她也早就看清了这一家子的面目,心里也并不是太在意。

“村长,我嫁来村里十来,最熟悉的地方也是这里,我娘家已经无人,并无地方可去,所以,我想在村里落脚,你看可否?”

她心下早就几番思量过了,她一个女人家带着几个孩子,不管去到哪儿都容易受人欺负,但村里她住了十年,熟悉的环境,来往也都是熟人,不至于欺负她们孤儿寡母,她出去做什么事时,孩子留在家里也放心些。

“村长,这可不行,既然和离了,就不是咱们村的人,还待在村里就不合适了。”宋氏立马反对道。

他家很快就要娶新媳妇回来,还让杜青娘待在村里,到时候新媳妇的面上怕也不好看,还是把人赶出村去,以后再不相见,断个干净的好。

“狗急了都会跳墙,我们娘几个若是被逼得没了活路,难免会在外面乱说话,江家这般无情无义的,和离了把人往死里逼,以后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姑娘,愿意嫁到江家村来,我倒也不怕死,就怕连累了全村的小伙子们。”

别家的小子能不能娶到媳妇,宋氏觉得,这一点也威胁不到她,新儿媳妇的人选她都看好了,这边一和离,她就能去提亲,一点问题也没有,杜青娘想凭这一点拿捏她,那是做梦。

但显然村长的想法跟她不一样,他可不敢拿村里小伙子们成亲的事做赌,万一呢,要是没有姑娘嫁到江家村来,村里小一辈的,岂不都要打光棍了,就算不至于真打光棍,但必然娶亲都要变得困难。

想想就因为没能生儿子,就被夫家逼着和离,甚至被逼得走投无路,最后可能丧了命,谁家的姑娘,愿意嫁到这样的村子里,简直是推姑娘入火坑,他自己有女儿,都不会往这样的人家嫁。

“孤儿寡母的也是不容易,山脚下有处废弃的屋子,你们母女就去那里落脚吧,不过那处屋子久不住人,早就破败,你要入住的话,还得找人去修一修,平常时候还好,若是刮风下雨,那就……”

杜青娘盘算的也正是那处屋子,虽然破败,但却能栖身,她立马高兴的应了一声:“多谢村长了。”

“我虽然同意你在村里落脚,但以后万不可生事,不然,我绝不轻饶。”

“村长放心,只要别人不来欺负我,我绝不招惹旁人。”她只是想安心过日子,又岂会随意招惹事非。

村长就点了点头,那话也就是震慑一下,倒并不觉得他一个女人家,真能生出多大的事来。

事情谈妥,宋氏再不情愿,也交出了二十两银子,杜青娘在和离书上按下了指印,这也预示着,她与江光宗的夫妻关系,就此断绝,以后两人再见,就是陌生人。

事情办好,杜青娘就开始收拾自己和几个女儿的衣物,现在她还没有收入来源,所有能用得上的,属于她们母女几个的物品,她都尽量收拾起来带走。

宋氏则是防贼一样的防着她,见她什么都往包袱皮里装,顿时就不乐意了。

“这些东西,都是我江家,你不能带走。”

给出那二十两银子,心里总觉得不得劲,按她原本的打算,是什么都不给,直接把这母女几个全赶出家门去。

“这些都是我们日常所用之物,为何不能带走,再说了,这些衣物都很旧了,就算留着洗不了两次,大概就会破得再也不能穿了,你留着又有什么用,若是新人进门,看到这些东西,岂不是膈应得慌?”

说到这儿,她也不由暗自叹气,宋氏嫌弃几个孩子是赔钱货,也舍不得给她们置办点像样的衣服,几个孩子为数不多的几件衣服,都是大人旧衣服改小了给她们穿,本就是旧物,几个孩子又总穿那么两身,磨损得更厉害了。

一听她说新人进门的话,宋氏的神色顿了顿,再盯着那些衣服仔细瞧了几眼,也确实十分陈旧,她留着拿去送人,人家估计都会嫌弃,只是心里侑是不得劲,讽刺了一句。

“哼,果然是眼皮子浅的,破烂成这样的都要带着走。”

另到这话,杜青娘也是十分无语:“呵,谁不想穿点好的呢,但这个家里,谁又把我们母女几个放在心上,从来都只捡别人的旧衣穿,哪曾穿过一件新衣?”

宋氏这老婆子,对她的儿子是真的好,一年四季,每一季都会给他做新衣,但对儿媳妇和孙女,就极尽苛待了,别说新衣,就是旧衣服,也没件多的,但凡好一点的,她都自己收起来,实在瞧不上眼的,才会扔给杜青娘。

“你连个儿子都生不出来,你还配穿新衣,一窝子丫头片子赔钱货,她们凭什么穿新衣,老娘养着她们,都嫌费粮食呢,如今倒是正好,赶紧给我滚蛋,以后倒省心了。”

“你给我住手,那被子、褥子,都是我家的东西,不许带走!”宋氏上前,连忙将东西按住。

也罢,总归手里有点钱,能自己置办一些东西。

杜青娘忙活一阵,也不过是收拾了几个不大点的包裹而已,全程都在宋氏的眼皮子底下,除了她们娘几个的衣物,别的东西一样没有。

将刚满月的小五往身前一绑,手里提了个包袱,对几个女儿道:“都拿好你们自己的东西,我们走。”

几个孩子面上均是带着惊惶,不明白发生了何事。

三丫、四丫只有七岁,相对来说年纪小一点,此刻很是不安,伸手揪着她的衣角。

“阿娘,我们要去哪儿?”

大丫、二丫已经九岁了,倒是懂事一些,但面对这样的变故,同样一脸忐忑,目光也均是望向杜青娘。

见几个孩子这般,杜青娘微叹了一声,父母和离,对孩子来说伤害比较大,但是这一家子都觉得她们是赔钱货,并不想养她们,离开这个家,对她们来说更好。

“我与江光宗和离了,你们跟着我,以后跟他们不是一家人了,现在我们搬去山脚下那间屋子暂时安顿下来!”

想了想,觉得几个孩子还小,便又安抚道:“放心,阿娘能养活你们,以后有吃有穿,绝对比现在过得好。”

和离,对于她们来说,还不太能理解,但以后不是一家人,这话却听得明白,她们虽然年岁不大,但本能知道谁对她们好,谁对她们不好。

这会儿跟着她们阿娘离开,心里还真没有什么舍不得的,而且阿娘还说会比现在过得好,心中的那点不安,很快就消散了。

“好,阿娘,我们现在就走。”抬手就将收拾好的包袱,给背在了肩上。

宋氏听到她们的话,都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讥讽道:“你一个女人能有什么本事,不把自己和孩子饿死就不错了,还想能比在我们家里过得好,简直是做梦。”

在她看来,杜青娘一介弱质女流,又没有田产傍身,除了手里二十两银子,什么都没有,坐吃山空的,等那点钱花光了,指定就要饿肚子了。

杜青娘没太在意宋氏的话,她一直关注着几个孩子,见她们神色间,似又带出些不安来,便知这是被宋氏的话影响到了。

随即开口道:“你放心,几个孩子都是我的宝贝,无论如何也不会饿着她们,只是以后我们日子过好了,你千万别后悔才好。”

“我呸,你个不下蛋的母鸡,连个儿子都不会生,就你这样的,容你在家里待了这么多年,都是老娘仁义了,还后悔,老娘后悔没早些赶你出门,不然老娘的大孙子,怕是早就满地跑了。”

她会后悔,真是笑话儿,宋氏一脸的不屑,不是她小瞧人,这杜青娘能有什么本事,这么多年来,她还能看不出来吗?

那就是个没用的窝囊废!

这话就实在不中听了,杜青娘冷笑道:“我还是那句话,播什么种子,结什么果子,生不出儿子这事儿,可不赖我,那得问问你儿子,分明是他不中用,却将所有的错怪在我身上,没这样的道理。”

“我呸,你个不要脸的,自己生不出儿子,还怪在男人头上,我们家光宗,纯属就是被你给耽误了,今儿亏得把你赶走,不然,咱们江家真要绝户了。”

“阿娘,不要再说了,让她们走。”

江光宗阴沉着一张脸,已经是第二次听到杜青娘说那样的话,心里自然不乐意,不过现在已经和离了,他觉得没有再争吵的必要,会不会生儿子,以后娶了新媳妇,儿子生下来,自然就明了,现在说再多,也证明不了什么,反倒让他脸上无光。

想他现在在村里,已经被人笑话了,若是再传出点什么风声,以后还怎么出去见人。

“诶,好,光宗你别听她打胡乱说,阿娘这就赶她们走,我看她们就是故意赖这儿不走,故意找事儿。”

宋氏神色不善的看向杜青娘。

杜青娘嗤笑一声:“放心,我们这就走,江家这吃人的地方,我是片刻也不想待。”

没过多大会儿,母女几个就站在了山脚下的废弃宅子处,如今正是八月底,天气炎热,植被风茂,院墙外的杂草,长得比院墙都还高,不止墙外,院子里也长了不少杂草,从外面一看,整座宅子都掩映在杂草从中,给人满目荒凉感。

从外面看,大致能看出屋子的轮廓,三间正房,加东西两侧偏房,偏房屋顶的瓦片都没了,只剩下屋顶空矿的架子,正房倒还好些,有零星的瓦片残存,但这样子,指定没法栖身,下雨的时候,屋里跟屋外都没有差别,就算是现在住进去,都得防着屋顶的瓦片什么时候会掉下来砸到人。

看到这情形,她也不由暗自叹息,不过想想,若不是屋子已经破败成这样,那也轮不到她,早有别的人搬进来住了。

“阿娘,我们要住在这里吗?”

江大丫看到眼前杂草丛生的屋子,有些紧张的咽了咽口水,这屋子里不会有什么东西跑出来吧,周围也没有别的人家。

杜青娘点了点头:“江家容不下我们,现在我们也没有别的地方可去,只能暂时在此栖身,别怕,收拾收拾也能住人。”

此处原本住着个老猎户,屋子盖在这里,也是为了进山方便,与村里别的人家,就离得远了些,前些年那老猎户人没了,死在家里好几天才被发现,村里人忌讳,没人来占这房子,所以就荒废下来。

几个孩子也多少懂些事,知道阿爷、阿奶,连带着她们亲爹,都不喜欢她们,家里对她们好的,也只有阿娘,现在更是把她们娘几个一起赶出门,对于那个家,也并不留念。

“阿娘,我们现在要怎么收拾?”江大丫问道。

杜青娘一时也有些为难,这屋子太破,院子里的杂草也太多,现在手里也没有趁手的工具,做什么都得靠一双手,几个孩子力气也不大,帮点小忙还成,当不得大用。

正有些无处下手,突然听到一阵脚步声,随后几道人影走了过来。

远远的,刘婆子就朝她招呼道:“青娘啊,你果然在这儿,我在家里听说你和离了,搬来这里住,我想着这房子破成这样,要怎么住人,就带着家里人来给你帮个忙。”

在她的身后,跟着她男人江大山,以及两个儿子江光明、江光晖,手里有带着锄头,带着柴刀的。

“刘婆婆真是多谢你了,我正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得亏你们来帮我一把。”她心中也不由感慨万分,这世上有江光宗那一家子无情无义的,也有刘婆婆一家这样的好人。

刘婆子也不由叹气:“你一个女人家,才刚坐完月子,又带着几个孩子,也是不容易,我们能帮的也有限,以后还是得靠你自己。”

“嗯,我明白。”杜青娘轻轻点了点头:“不管如何,今天都多谢你们。”

江大山父子几个都不是多话的人,进了院子,就开始动手清理满院子的杂草,都是泥地,又没有住人,可不就杂草满院子。

几个大男人有的是力气,干活也利索,没过多大会儿,就清理出一片空地来。

刘婆子则是带着她们娘几个,往屋子里去,三间正房,就中间那一间略好些,屋顶上的瓦片还齐全,但瓦片间的缝隙比较大,若是下雨,指定是要漏雨的,左右两边的,瓦片都没存多少,是没法住人的。

至于屋里原本的家具什么的,有被淋到雨的,已经腐烂得不能用了,没淋到雨的,倒还勉强能用一用,只是也陈旧得很。

“能用的东西不多,一会儿把里面不能用的,都给清理出来,中间这间还勉强能住,你们母女向个挤一挤倒也成。”

刘婆子动作麻利的将屋里已经腐坏的家具,都给清理出来,放到了屋檐下,道:“这些没法用了,不过还能当柴禾烧。”

几个孩子跟在她身后打下手,听到这话,便将那些木头块给归拢在一起。

见到她们的动作,刘婆子都不由一脸欣慰:“几个孩子真是勤快懂事。”

心里越发对宋氏不耻,这么乖巧懂事的孩子,都能帮家里干活了,却是连孙女都不愿养,连同几个孩子一起赶走。

杜青娘叹了一声:“谁也不是生来就懂事。”

几个孩子在江家,那日子也不好过,小小年纪,也都是被逼得懂事而已。

“算了,不说那些了,你们娘几个把日子过起来,指定比在宋婆子手底下讨生活强。”那宋氏就不是个和善人。

刘婆子指了指屋顶,道:“得先把这屋上的瓦片弄一弄,晚上才能有地方睡觉。”

她说着,就朝院子里喊了一声:“光晖,你手脚灵活,爬到屋顶去把瓦片翻一下,别让屋里漏雨就成,若是瓦片不够,就把旁边还能用的,捡过来用上。”

杜青娘便又连忙补充了一句:“这屋子久没住人,上屋顶可得小心些,别有腐木一脚踩空掉下来。”

人家好心来帮忙,万一出点什么事就不好了。

“放心,他们上屋顶,心里有数,一脚没踩实,都不会挪地方。”刘婆子摆了摆手。

江光晖很快就爬上房顶,将上面的枯枝落叶给清扫干净,随后挨个将屋顶的瓦片给翻了一遍,有那开裂的瓦片就给拿出来扔掉,再换上一块能用的。

中间的一间正房,很快就翻新了瓦片,江光晖又将能用的瓦片收集起来,将左边的一间偏房屋顶给铺上瓦片,如此一来,能用的就有两间,正房可以住人,偏房可以做厨房。

杜青娘看到后,都忍不住的夸:“光晖兄弟真是个能干人。”

刘婆子听到这话,也不由笑:“这小子是比较活泛,村里谁家盖房什么的,他指定要去给人帮忙,我之前只当他是想去混顿好吃的,现在瞧着,倒是也学到点本事。”

“脑子活,又勤快肯干,以后指定有前程。”

听着人夸儿子,刘婆子也挺高兴的:“我就盼着他出息,能娶个好媳妇呢。”

“不说他了,你这家里什么都没有,要怎么整?”

家里空荡荡,除了她们娘几个带出几身衣服,别的什么也没有,被褥什么的,粮食、锅、碗、瓢、盆什么都缺。

“我得去趟城里,把缺的东西置办起来。”

“那成,我陪你一块儿去。”刘婆子也干脆。

有刘婆子帮忙,她就轻松多了,去了一趟城里,将家里所需的东西,一次性给买齐全了带回来,直忙到天黑,她还想留他们一家人吃饭呢,结果人家朝她摆了摆手,就直接走了。

杜青娘看着收拾一新的院子,连缺角的院墙,都用新泥给糊上了,这一家子人,还真是……总之,这个人情她记下了,以后若有机会,是一定要回报的。

“江光宗那媳妇和离了?”

王氏目光看向村长,之前家里孩子们都在,她也不好问,这会儿回到屋里,只有他们老两口,便开口问起来。

村长顿了顿,道:“你们这些女人,各种小道消息传得可真快。”

他不是喜欢说这些闲话的人,别人请他去解决问题,一转头就传得人尽皆知,也影响他的口碑。

“村里没什么人和离,她这还是头一个呢,也就她算一个硬气的,换成别的女人,都只能被休回娘家。”

嫌没生出儿子来的,也不只杜青娘一个,别的都是自己觉得理亏,根本不敢跟人争,说休也就休了。

“是和离还是被休,又有什么差别,结果都一样。”

“差别还是有的,被休那就是女人的错,和离嘛,那是双方日子过不下去,自愿分开的。”王氏强调道。

不也就是那么回事嘛,村长摇了下头,在他看来,没什么差别。

“你问这个干嘛?”村长也有些诧异,平常这老婆子向来不管他的事。

“没事,就是问问,杜青娘真搬去山脚下那处破宅子了?”

“是啊,说是没地儿去,在村里住这么多年,对这里也熟悉,不愿意离开,我见她带几个孩子也不容易,就同意了,那宅子村里人都嫌晦气,她倒是胆子大,敢去住。”

王氏嗤笑了一声:“什么胆子大,不过是被逼得没办法罢了。”但凡有更好的选择,她能去住那死过人的宅子。

女人家也是可怜啊!

“明儿,我想拿点东西去看看她。”

村长顿时皱眉:“你去看她干什么,要是让宋氏知道了,指定对你有意见。”

他们才是江家人,杜青娘是个外人,让她留在村里,已经是网开一面了。

“有意见就有意见吧,我还怕她?”王氏眉毛一挑,声音都扬高了几分。

“不是怕不怕的事,我们是一家人,不能因为一个外人,就闹得不和。”

村长也有些无奈,家里老婆子以前跟杜青娘也没有来往,人家现在和离了,她倒要往上凑了。

“和不和的,随他去,跟了你一辈子,这也要顾及,那也要顾及的,活得都不痛快。”王氏显然也不高兴了。

“你说说你,跑去看她干什么?”

“我是可怜她们娘几个不容易,过去走一趟,也是给有些人提个醒,别以为人家没依靠好欺负。”

村长顿时就没说话了,他也觉得那娘几个可怜,但他是江家人,自然得站在江家这边,若是帮着个外人,以后江家谁还信服他。

见他不说话,王氏微勾了下唇角,就知道这老头子,不是那冷血无情的。

“也不知江光宗会娶个什么样的媳妇,要是再娶回来的媳妇,还是生不出儿子来,那才叫好看呢。”

“管他娶什么样的媳妇,肯定是要娶一个回来的,你也别咒人家,没个儿子确实不行。”

这话王氏也不好再说什么,但心里仍是觉得,江光宗这样子,因为没儿子就不要媳妇,还把几个女儿一起赶出门,实在有些不地道,心里多少是看不起的。

江家这边,没了杜青娘母女几个,就剩下这一家三口,整个家里都显得冷清起来,这让家里三个人都很不习惯。

特别是宋氏,平常这个时候,她通常是在骂孩子,以及指使几个孩子干活,但今儿却是她自己在干活,自从娶了儿媳妇进门,她就没怎么干过活,特别是几个孙女逐渐大起来,家务活儿几乎不沾手。

这么些年来,她可以说是养尊处优,只站在一边指使她们娘几个做事,都养成习惯了,现在却突然要让她自己动手,这怎么可能习惯得了。

独自在厨房里做个饭,她都手忙脚乱,要么是灶里的火熄灭了,顾着灶里的火烧得旺,却没能顾上锅里的菜,没来得及翻炒就糊了,就连锅里的饭,水放少了,煮得半生不熟。

事情弄成这样,宋氏想要发脾气,但家里却没有人能给她发脾气,老头子不敢骂,儿子舍不得骂,连个想发火的人都没有。

好容易将饭菜摆上了桌,江树根一口菜吃到嘴里,顿时就皱了眉,看了一眼老婆子,见她灰头土脸的,到嘴边的话就没有说,闷头继续吃。

倒是江光宗,吃着味儿不对,开口就道:“这菜怎么一股子糊味,还有这饭,怎么煮成这样了!”

菜煮糊了,这饭吃着也不合口味。

见儿子这一脸的嫌弃,宋氏也不由解释了一句:“我顾着灶里的火,就没来得及翻炒,所以菜就糊了,那些糊得不能吃的,我都挑出来了 ,至于这饭,是水放少了,煮得夹生,我就又添了些水进去煮!”

江光宗听得瞪大了眼:“阿娘,不是我说你,煮了一辈子饭的人,怎么能把菜炒糊,还把饭煮成这样!”

他是真的很不解。

宋氏顿时有些哑口无言,她平时总是喜欢诉说自己的辛苦,指望儿子心疼她,时常会说自己做了一辈子,忙碌了一辈子这样的话,也就让他误以为,家里家外的活儿都是她在做。

现在倒还真是不好解释了。

“好了,赶紧吃饭吧,能有得吃就不错了,杜青娘搬去山脚下那破屋子,我看她离了咱们家,怕是连饭都吃不上,哼!”

没生出儿子就是罪人,离了他们江家,以后的日子指定是过不下去的,她就等着看,说不定那天就求上门来了,到时候倒是可以考虑一下,让她来家里做个下人,当然不能指望给工钱,能给顿饱饭吃,也就差不多了。

听她突然提起杜青娘,江光宗动作一僵,随即没再说话,低头吃饭。

江树根却是不满道:“好端端的,你提她干嘛,既然已经和离了,那她就再不是我们家的人,往后就不要在家里提起她,新媳妇进门来,听到这些也会觉得膈应。”

既然已经是外人,过得是好是坏,都与他们江家不相干。

“你抓紧时间,给光宗相看个媳妇,都快三十了,都还没个儿子,也是不像样子。”

第二天,王氏就拿了些东西,去了杜青娘家里。

看到收拾齐整的院子,以及清理出来的屋子,已经能住人,看这样子,母女几个是已经安顿下来了。

杜青娘从屋里一出来,就见到她在门口,连忙迎了上去:“王婆婆,你怎么来了。”

心里也颇有点好奇,她以前与这位,也没什么来往,王氏此人倒是挺和善,只是她以前有忙不完的活计,可没有时间跟人往来。

“听说你们娘几个搬来这里,就过来看看。”说着,将手里的东西递了过去。

杜青娘略有点不好意思:“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这让人多不好意思。”

主要是她现在也没有什么东西拿得出手给人回礼的。

“给孩子们吃的。”

王氏没再说这个,而是开口道:“这宅子收拾出来,倒也还不错。”

其实也就只有一间能住人,再有一间厨房,不过她们娘几个能暂时落脚,也很好了,她是一点都不嫌弃。

“确实不错的,这院子也很是宽敞,我还打算把院子里的地翻一翻,回头找些菜种子撒进去,到时候家里也有菜吃了。”

“不错不错,你是个会过日子的。”

王氏打量着她的神色,见她气色挺好,并没有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也不像一些被婆家赶出去的女人,整天要死要活的,还提过什么日子啊,能好好活着就不错了,瞧着杜青娘现在这状态,她心里是有些敬佩的。

“也是没办法,养着几个孩子,也是得多打算。”

“你这想法就很好,男人靠不住,就只能自己多打算了。”

见她精神头是真不错,王氏便多说了几句。

“你如今也没有营生,家里没个进项,往后可有什么打算?”既然和离了,那往后这日子总要过起来,不能糊里糊涂的。

“这事儿我也正犯愁呢,不知道该做个什么营生的好,没点进项,我这心里也有些发慌。”

手里还有点钱,但坐吃山空,那点钱迟早要花完,她从昨儿就在开始考虑,做点什么的好,这时代的女人,限制太多了,想要靠自己生存下去,也是不容易,更何况她还有几个孩子要养。

“你针线手艺挺好,不如绣点帕子去卖。”

杜青娘就有点为难了,针线手艺确实能做,但说实话,那手艺也就一般,算不上顶好的,赚钱就有限,再说绣东西挺费时间,来钱还慢,那点手艺真不足以养活一家人。

“要不然就做些吃食,拿去城里卖,我记得你做饭的手艺是很不错的。”之前倒是没少听宋婆子夸过。

听到这个提议,杜青娘眼睛亮了亮,确实是可以做些吃的去卖。

“王婆婆,这个主意好,我今天就琢磨一下做些什么,明儿就去城里卖卖看,若是有钱赚就继续做,若是生意不好,那就再换别的营生。”不管如何,这事儿就得操办起来。

见她听进去了,王婆子也挺高兴的:“那行,你若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只管来找我就是,能帮上忙的地方,我绝不推辞。”

杜青娘心下一番思量,开口道:“那还真有事需要王婆婆你帮忙,不知道你们家有没有多余的豆子,卖我一些吧!”

就这会儿时间,她已经想过了,若是去城里卖主食什么的,生意未必会有多好,城里那些饭铺、面馆什么的可不少,人家花点钱去店里坐着吃多舒服,她这样沿街叫卖的,人家可未必愿意光顾。

倒不如卖点小吃什么的,价格不太贵,而风味又独特,愿意卖一点尝尝的人,估计还会多一点。

“你买豆子做什么,难不成是想做成豆饭,若是卖豆饭怕是没什么人愿意吃。”

“不不不,我打算买豆子来做成豆腐花,到时候挑着去城里卖。”

王氏不知道什么是豆腐花,家里有豆子,要么炒着吃,要么放进饭里一起煮着吃,也有留出一些豆子做成酱之类的,总归那豆子,就是些边角料儿,当不得正经粮食吃的。

“这东西倒是挺新鲜,总归豆子不值什么钱,倒是可以试一试。”

她觉得对方既然已经提出来了,必然心中有成算,所以也没什么反对意见,若是到时候实在不成,再换成别的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不都是一点一点的尝试出来的嘛。

“我们家有不少豆子呢,你看要多少,这就跟我去家里拿吧,不过刚开始做,不用买那么多,少买上一点先试试看。”

也是担心她一次买太多,回头卖不出去,得砸在手里。

“好,那就先买个几十斤吧!”

王氏一听几十斤的话,觉得她买得有点多,不过再一想想,就算生意不好做,这豆子也是能吃的,倒也不会浪费,便没多说什么,带着她往家里去。

“豆子不值什么钱,价钱都是卖三文一斤,这大半袋有五十斤,这些应该够了。”王氏力气不小,直接搬了袋豆子出来。

杜青娘一看,便点了点头,五十斤也够用几天了,到时候看看行情如何,若是不好卖,便收手改行卖别的,若是好卖,到时候再多买些豆子就是。

“这些够用了,到时候若是还缺,我再来找王婆婆买就是。”

“那赶情好,豆子不值钱,送去城里都不一定卖得出去,有正经粮食吃,谁耐烦吃豆子啊,能卖给你换成钱,倒是我赚了。”王氏笑说道。

“可不能这么说,再不值钱,那也是辛苦种出来的。”

主要还是豆子的吃法太少,所以衬得豆子都不怎么卖得出去,自家吃也就那几种吃法,放到饭里那么一煮,还真好吃不到哪里去。

说来说去,其实还是因为以前大家过得太穷,并不怎么敢折腾吃食,就怕一个不好,就浪费了东西,所以很多食物,都是直接煮来吃,一点都不会浪费,折腾别的吃法,反倒让人觉得浪费粮食。

杜青娘很干脆的付了钱,随后扛了那袋子豆子就往回走,王氏还说送她一程来着,被她给拒绝了,她人年轻,哪能让个老人家帮她扛。

既然要做生意,杜青娘也拿出迫力来,揣着钱又去了一趟城里,买了一挑新的木桶回来,又去配了一些调味料,那木桶的价格,也就几十文,倒是调味料的价格挺贵,花了一百多文,又买了包红糖。

她思量着,这豆腐花的味道,可以做成咸的,也可以做成甜的,完全可以给客人挑选喜欢的口味。

这些东西买齐全,随后又去买了些碗和勺子,做吃食生意,这些也是少不了。

这么一折腾,一两多银子就花出去了,一文钱还没赚到,倒是花出去不少,让她也颇有点心疼钱不经花,但前期的投资,也是很有必要的。

从县城里一回来,她就开始忙活起来,将豆子给泡上,随后又去了家里有石磨的人家说了一声,想要一大早借用一下石磨,对方倒是好说话,想也没想就同意了。

如此,外面的事情算是安排好了,就剩家里的事情。

将几个孩子叫到跟前,与她们细说自己的安排:“家里没个进项不行,所以我明天要去城里卖豆腐花,事情已经安排得差不多,就是小五我没法带着出去,只能放在家里,到时候你们姐妹几个帮忙看着点。”

想想小五也才满月,就这么放在家里,让几个孩子看着,也是有点不太放心,但这也是没办法,她去城里做生意,带着个才满月的孩子,也是不太方便。

“阿娘你放心,小五交给我就好,我会把小五带好的。”江大丫立马道。

她是家里的长女,比小的几个都要懂事得多,也知道家里现在没个进项,以后这日子是没法过,已经被赶出家门来,也不可能再回去,而且她阿爹很快就要娶新媳妇进门,那个家更没有她们姐妹的位置。

所以,搬出来之后,她心中也带着些忧虑,但更多的是希望,家里的日子能过得下去,现在阿娘要去做正事,她在家里帮着照顾小五也是应该。

江二丫也赶紧道:“阿娘,我也会帮忙的,你不用担心。”

三丫、四丫,也都跟着附和:“阿娘,我们可以一起帮着照看小五。”

村里的孩子,都是大的帮着照顾小的,倒也算是比较常见的事情,只是她也不能离开太久,小五还得吃奶,想到这些,她也不由伸手揉了揉额角。

“你们明儿在家里帮着带一天,若是实在不成,往后我还是把小五带上吧!”最多也就是她辛苦一点,主要是现在外面天气很热,这么小的孩子带出去暴晒也不太合适。

“阿娘你放心,我们可以照顾好的。”江大丫连忙道。

“对对对,阿娘你放心,我们可以的。”几个小的也跟着说道。

“我相信你们都很能干,只是小五还太小,又听不懂话,到时候哭起来我怕你们哄不好。”

说来说去,其实还是因为没钱,若是有钱的话,到时候请个人来帮忙带孩子,那就省事多了,所以,她现在还是要努力赚钱。

狠了狠心,还是将小五放在家里的好。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完全亮,她就忙活起来,先是把泡好的豆子,拿去用石磨给磨成浆,回来后应开始煮……

待到完全弄好时,天色已经大亮,抱着孩子将人给喂饱,随后就挑着木桶匆匆出门。

县城离得不算远,她挑着木桶,没用半个时辰,就进了城里,随后就挑了个人多的地儿,将桶放下,也不管旁人的眼神,就开始叫卖起来。

“卖豆腐花了,有甜有咸的豆腐花,好吃的豆腐花!”

她这扬起嗓子一叫唤,中气十足的,路过的人都不由朝她看了过来。

“那个嫂子,你这是卖的啥啊,什么豆腐花,怎么没听说过啊!”

见有人问起来,杜青娘就微微一笑,掀了木桶的盖子:“这就是豆腐花,看看白白嫩嫩的,味道很是爽滑可口,要不要来一碗尝尝?”

原本还没觉得什么,但听她这么一形容,顿时便有人咽了下口水。

“怎么卖啊?”

“三文钱一碗,有甜的,也有咸的,看你们各人喜好哪个味道,都可以选。”

“这玩意儿倒是挺新鲜啊,三文钱也不贵,那就给我来一碗咸的吧!”

一听有人愿意买,杜青娘顿时来了精神,从后面的背篓里拿了一只碗出来,给人满满装了一碗,随后又将调配好的料汁,给淋上,双手将碗给递了过去。

那人接过碗,闻着味儿似不错,随即就着碗边喝了一口,咂巴了下嘴:“咦,还别说,这味儿还挺不错的。”

随即就大口吃了起来。

见他吃得香,周围不少人看直了眼:“是真不错,还是哄人的啊!”

“我骗你们干什么,你们要不也买一碗尝尝,三文钱又不贵。”

这倒也是,只是三文钱而已,看人家吃得香,又是没见过的吃食,自然也想尝一尝是个什么味儿不是。

“那个大嫂,给我也来一碗,我不要咸的,我要吃甜的。”有人忍不住诱惑,开口道。

杜青娘忍不住心中乐呵,连声应道:“好,这就给你盛!”

很快给人装了一碗,撒上了些红糖,递了过去。

糖是比较少见的,一般人都是拿来招待客人,自己多少还是有点舍不得吃,这会儿吃到甜滋滋的红糖豆腐花,那叫一个心满意足。

一边吃着,一边含糊道:“味儿是真不错,你们也尝尝啊!”

见接连两个吃了都说好,不少人都忍不住了,主要是三文钱一碗,这个价格也真不算贵,能进城来的人,谁身上还没个三文钱啊!

“给我来一碗吧!”

“我也来一碗!”

这个一碗,那个一碗的,杜青娘立马就忙活了起来。

可能人都是喜欢凑热闹的,见她这边不少人扎堆,一些路过的人,都不由好奇的凑过来看几眼,见到是在卖新鲜吃食,从没见过的,而且吃过的人,还都在满口夸赞味道好,有那不差钱的,也凑热闹般的,过来买上一碗尝个味道。

杜青娘就一直忙个不停,要么收钱,要么给人装豆腐花,直忙到将一担子豆腐花都卖了出去,她才得了空闲。

兜里装了不少铜钱,并不敢在城里多逗留,再则也担心家里的几个孩子,收拾好东西,匆匆忙忙的就往家赶。

回到村里,正好午时时分,远远看到不少人家屋顶冒着炊烟,她也没有多看,扫了一眼就往家去。

才走到家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小五的哭声,伸手敲了敲门:“大丫,我回来了。”

院子里传来脚步声,江大丫将院门打开,大松一口气的样子:“阿娘,你可算回来了。”

杜青娘也顾不得别的,连忙问道:“小五一直在哭吗,哭了多久了?”

“哭了好一阵了,刚开始抱着哄一哄就又睡了,后面再醒过来,就怎么也哄不好,我猜她大概是饿了。”

江大丫明显有些心虚,阿娘出门的时候,她就答应得好好的,会把小五照顾好,结果小五哭起来就没完,她们姐妹几个轮着哄,就是哄不好。

杜青娘回到屋里,就将小五抱在怀里,大概是闻到她身上熟悉的味道,小五很快就不哭了,在她怀里钻来钻去,嘴里哼哼叽叽的,看这样子,确实是饿着了,算算时间,她早上出门,到现在半天时间过去了,孩子也确实饿着了。

江大丫则是去打了盆水来,拿了条帕子,拧了条湿帕子递过来:“阿娘,你一头的汗,赶紧擦擦舒服点。”

旁边江二丫用手当扇子,一个劲的给她扇风:“阿娘,你衣服都汗湿了,我拿一件干的给你换换吧,这衣服现在洗了,很快就能干。”

杜青娘一想也对,她要是不注意生病了,几个孩子要怎么办,小五还这么小,几个姐姐可以搭把手帮着带,但却也不能全指望她们不是。

“行,我换一身衣服。”

说着就将孩子放到床上,脱下身上汗湿的衣服,用湿帕子抹了下身上的汗,随即穿上干爽的衣服,人瞬间就舒服凉爽多了。

她这里才收拾好,江大丫又立马给她端了一碗水来:“阿娘,你喝点水。”

这孩子可真是贴心啊,杜青娘接过水,几口就咕咕咕的喝了个精光,人顿时就精神不少,只觉得忙碌了一上午的疲惫都在这会儿一扫而空。

略歇了会儿,感觉不热了,这才抱着孩子喂奶,小五一直哼哼叽叽,但喂饱之后,便又睡了过去,看孩子睡熟了,就又给放回床上,让她自己睡。

几个孩子一直围在她身边,她竖了根指着在嘴边轻嘘了一声:“我们出去说话,不要吵醒了小五。”

听到她的话,几个孩子都不出声,轻手轻脚的走了出去。

才走到外面,江大丫就一脸自责道:“阿娘,都是我不好,没照顾好小五,让她一直在哭。”

杜青娘顿了一下,这孩子有些懂事得过头了,伸手摸了摸她的头,道:“你已经做得很好,帮阿娘大忙了,小五还太小,吃得少饿得快,肚子饿了,或是身上哪里不舒服了,就会哭,不是你的原因。”

“阿娘不怪我吗,以前什么事没做好,阿奶就会骂人,有时候就算做好了,阿奶也会骂……”江大丫说着,低下头去。

“为什么要怪你,这并不是你的错,至于你们阿奶骂人,那是因为她脾气不好,高兴了骂人,不高兴了也要骂人,没有道理可讲的,你不用放在心上,再说了,现在我们与他们已经不是一家人了,以后再骂不着你们的。”

瞧把孩子都给骂得不自信了,带着孩子出来是没错的,现在是辛苦些,等以后把日子过起来了,也就好了。

“好了,我们不说那些,今天我把豆腐花都卖出去了,看看我今天赚的钱。”她说着,从背篓底下将一个布袋掏出来,里面哗啦啦响,装了不少铜钱。

几个孩子全都围拢过来,以前她们哪见过钱啊,别说她们,就是杜青娘,家里的钱都摸不到边,全是宋氏一个人把持着。

抖了抖布袋子,杜青娘将里面的钱哗啦一声,全倒在了桌子上。

“哇,好多钱啊!”三丫、四丫姐妹俩,眼睛瞪得溜圆,盯着桌子上的铜钱,看得眼睛都不眨一下。

江大丫、江二丫要大些,明显更懂事一点,嘴里没有说什么,但眼睛也同样落在那一堆铜钱上。

“阿娘,这都是今天赚的钱吗,赚了这么多?”

杜青娘轻笑了一声,道:“你们只看到眼前的钱,却没有算过我昨天花出去多少,准确的来说,眼前这些钱不能全是赚的,还得扣除成本后,才算是真正赚到手的钱。”

几个孩子以前哪听过这些啊,自然是不懂的,但让她这么一说,隐约也就明白了一点,昨儿阿娘可是买了好多东西,碗、勺子、调味料、糖、豆子……

心里才这么一盘算,就觉得买了好多东西,指定花了不少钱出去,这么算下来,归亏是赚还不好说。

江大丫有些急切道:“阿娘,那我们今天是赚钱了,还是亏本了?”

这也是其余几个孩子都想知道的,她们不是很懂,但也知道做生意有赚钱,也会有亏钱。

杜青娘抿嘴一笑,道:“东西都卖出去了,如何也亏不了,就算一下子没能回本,但多卖上几天,也能回本了,不过这个账却也得算清楚,做生意嘛,最要紧的就是要把账算清楚,若是账都不会算,那生意肯定做不长久。”

几个孩子听得似懂非懂,知道东西全卖出去,就不会亏,心里也挺高兴,做说到算账什么的,她们就一窍不通了。

“阿娘,你会算账吗?”江大丫有些担忧的问道。

“那必须得会啊!”杜青娘一脸自信的说道,随即看向她们几个,道:“你们几个也不小了,算账这些事儿,也得学起来,以后我若是忙得不得闲,你们也可以帮忙是不是?”

听到要她们帮忙的话,几个孩子立马一个劲的点头。

“阿娘,你教我们吧,教会了以后就能给你帮忙了。”

见她们都这么好学,杜青娘一脸欣慰,孩子嘛,就应该多学习,特别是小的时候,学什么都快,所以教育也得抓起来。

杜青娘点了点头,道:“行,那我们就从最简单的数数开始,你们帮我数一数,这里有多少个铜钱。”

准确的来说,几个孩子就是自然生长,压根就没有数过数,所知晓的几个简单数目,大概还是平时听到大人讲话时学来的。

“阿娘,这么多铜钱,怕是数不清啊?”

几个孩子面上都露出为难之色,不是她们不帮忙,而是她们不会啊!

“阿娘,我就只能数到二十个数。”江大丫有些羞愧道。

江二丫咽了下口水,她连二十个数都数不出来,完全不敢搭话,三丫、四丫,两个更小些,看着一大堆铜钱,完全不知该从何下手,只拿目光瞅着两个姐姐。

“那就二十二十的数,数到二十个就放成一块,接着再数二十个出来放好,看看能数出多少个二十来。”她说着,面带鼓励的看向江大丫。

听到这话,江大丫恍然大悟,是啊,还可以这样数的,立马就来劲了。

“阿娘等着,我这就开始数。”

“大姐,我给你帮忙。”几个小的连忙凑过去。

江大丫也很有大姐风范,没有嫌她们添乱,带着她们几个一起数,几个小的原本并不会数数,跟着她数出二堆二十文铜钱之后,很快就学会数到二十了,学习能力还是很强。

杜青娘在一旁看着她们,不时的点了点头,觉得几个孩子还是很聪明的,只是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给耽误了,不过年岁也还小,现在开始学起来也不晚。

江大丫数出一头汗来,将所有的铜钱都摆成二十文一堆,不多不少,全部分摊完,她自己也觉得挺惊奇的,抬头看向杜青娘。

“阿娘,不多不少,刚刚好。”

“不错。”杜青娘笑着点头,她目光一扫,就得出具体数目,三十个二十文,刚好六百文。

她昨天泡了十斤豆子,一斤豆子约摸二十碗豆腐花,今儿卖了两百碗的样子,得钱六百文,卖得算是极好的了。

昨儿她买东西用了一两多银子,照这个行情算下来,两三天时间就能回本,她买的这些材料,能卖上好些天呢,后面的都能算是净赚的了。

得出这个大致的数目,她心里顿时一阵火热,只要继续卖上一段时间的豆腐花,她就能攒下些家底了,想到这儿,她都不由长长吐出一口气来,从和离到现在,她这压力也不小,好在现在能赚到钱了,这让她整个人都放松了不少。

江大丫在那城摆开半天,也没能算出一个总数来,有些着急道:“阿娘,这里一共有多少钱啊?”

“刚好六百文。”

听到这个具体的数目,江大丫一脸惊讶的抬头:“阿娘,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你都没有数。”

阿娘都没有动手来数过,只坐在一旁看着,全是她们姐妹几个在数数,竟是没能数清楚,阿娘却没动手,就算出来了,阿娘可真厉害,她这会儿真是打心眼里佩服。

看着那震惊的小眼神,杜青娘不由轻笑出声:“所以,你们还需要学啊,等你们学会了,就能跟我一样,很轻松就算出来。”

小孩子真是太有意思了,随便几句话,就能把她们忽悠得找不到北。

“阿娘,我跟你学,你教我!”江大丫有些急切道。

几个小的也连忙跟着说道:“阿娘,我也要学,你教我!”

“好,你们几个一起学。”杜青娘笑着点头应声道。

随即就以桌子上的铜钱做为教具,教导起她们来:“刚才你们已经学会数到二十了,那就从二十一开始,她伸出指头按住一个铜钱移动,二十二,又移动一枚……”

如此往复,一个个铜钱往下数过去,几个孩子都认真听着,眼睛更是随着她指尖下的铜钱移动着。

待她教她们数到五十时,江大丫已经能举一反三了,接着后面的数,一个个往下数了过去,数完了还抬头问道:“阿娘,我这样数得对不对?”

杜青娘就笑着点头:“对,就是这样数的,没有错,大丫就是聪明。”

这孩子从小没有人教过她,就自己能数到二十了,她这里才教了教,她就立马能举一反三了,可见这孩了子确实是聪明的。

见江大丫得到夸奖,几个小的就来劲了,跟着争先恐后的表现起来,杜青娘看着,就很乐见其成,怎么说呢,几个孩子间的良性竞争,可以让她们学习更有劲头。

江大丫并不介意几个妹妹们的表现,反倒很有耐心的带着她们,一个个往后数,直数到一百,便又从头开始,带着她们再数一遍,就这么一遍接一遍的,几个孩子都能熟练的从一数到一百了。

孩子们学得认真,她也没有再去管她们,而是思量起来,生意做起来了,她这账目也得做起来,每天支出多少,收入多少,必须得有个数,光靠自己的记性来记,总会有出错的时候,所以,明儿她还得去书铺里,买些笔墨纸回来,得把账目建起来,将这些记录在纸上,到时候查阅的时候,也会更清晰明了。

至于以前的她根本不识字这事儿,也没什么要紧,反正家里就她们娘几个,她叮嘱一下孩子们出去不要乱说,也就是了,再则,她现在是要天天往上跑着做生意,到时候随便跟人胡扯几句,就说在城里跟个老先生请教了些,也就糊弄过去了。

“阿娘,我们数好了,这些钱都收起来吧,不然不小心弄不见了就不好了。”江大丫说着,就拿起布袋,开始把铜钱往里面装。

杜青娘不在意的点了点头:“行,那就收起来吧!”

以前宋氏将钱看得死紧,有一文钱都收得好好的,几个孩子连钱都没怎么见过,她现在手里有钱了,自然得让几个孩子我见识见识,不至于在外面见到别人有几文钱,就看得眼睛都挪不开,让人觉得小家子气。

江大丫将钱装好,得到杜青娘的允许,就将钱拿进屋里的柜子里藏起来,藏好之后,心中也有些异样,以前阿奶把钱看得死紧,以至于她本能觉得钱是很金贵的东西,现在阿娘把钱拿给她们随意摆弄,这让她突然觉得,钱也没有金贵到让人碰都不能碰。

即将跳转全文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常读,不代表Tk小说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

目录[+]